文档介绍:摘要:近年来,国内兴起国学热,这是时代对文化的需求,一时成为时尚潮流。值得警惕的是,如果不能清醒地看到“国学热”中潜藏的弊端,一味鼓噪“国学热”,如此“诲人不倦”,则极有可能变成“毁人不倦”。
关键词:国学;国学热,超越
近年来,国内兴起国学热,这是时代对文化的需求,也是浮躁时代的一种精神寻根,一种现实需求。同时,这也是近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协调的产物。在当前国学热中,我们既要充分肯定传统文化的价值,又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做到既继承有超越,还要在多元文化的氛围种,走中西文化通融之路,创建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体系。面对国学复兴的热潮,一些人欢欣鼓舞为国学复兴摇旗呐喊,一时间国学成为一门显学。然而,针对目前我国出现的国学热潮,我们要冷静思索。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国学,国学热表现在哪里及我们对待国学的态度。
一、国学的内涵
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立足的根本。上世纪初,国学大师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给国学下了一个定义:“国学即国故,就是本国固有学术的意思”,闫虹玉则认为:“从广义上看,国学是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美学、音乐等各领域的传统文化体系;从狭义上讲,则指占据中国文化主导地位的儒家及其价值取向”。张立文教授总结性的指出:“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见证者和文化载体,其间有哲学的智慧,深邃的洞见,成金的点化,培育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的精神,塑造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宗教习惯以及风俗习惯。国学是中华民族生命智慧的源头活水,价值理想的理论依据,是重建新国学的累土基础。”
二、国学热的表现
近年来,一些高校纷纷成立有关国学、传统文化、儒释道思想的研究机构,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等,出版的学术著作及研究文章不计其数,每年都要召开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欧美、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有相当规模的研究机构和学术队伍。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的积极参与和推动,譬如《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等等。
三、对待国学的态度
面对国学最容易出现的两种偏向:一是不知“国学”为何物却盲目的排斥,主张把国学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二是以国学为“回归”“复古”。如果不能清醒地看到“国学热”中潜藏的弊端,一味鼓噪“国学热”,如此“诲人不倦”,则极有可能变成“毁人不倦”。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它蕴涵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今天鉴于历史经验,我们对国学既不能采取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也不能采取批判打到的激进主义,应是既继承又超越,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走中西文化融通之路,创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体系。
今天的国人无论从生活习惯还是从行为方式来说,都已经与“国学”滋生蔓长的时代渐行渐远。我们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需要拿出眼光和智慧来认真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创造力孱弱的情况下,国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