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孙子兵法》.ppt

格式:ppt   大小:15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孙子兵法》.ppt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8/9/17 文件大小:1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孙子兵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孙子兵法》
十三篇: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星衍序曰:“其书通三才五行,本之仁义,佐以权谋。”
(一)五事、七计
认为制胜必须先具备“五事”:道(民与上同意)、天(阴阳寒暑时制)、地(远近险易广狭)、将(智信仁勇严)、法(编制制度);
又将“法”具体化为“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计篇》)
(二)军事是综合的
没有单纯陷入军事观点而是综合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其眼界是开阔的,《谋攻》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能用其它方法达到军事上的胜利,就可以不用战争:“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持久战会带来国际国内许多问题,如国内经济困难,外国可能乘机进犯,等等,“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即使“取用于国,因粮于敌”也有困难。所以尽量避免持久战。(二战)
(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强调“知”而不“迷”,“先知”是重要的,知已知彼。“知己知彼”是制胜的根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先知”强调人智而不用鬼神:“……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用间》)
知实相便不会被假象迷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趋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行军》)
(四)联系观、重点论
从普遍联系中看战争形势:“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形篇》)
两点论看问题,如“利”与“害”:“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作战篇》)利害要同等关注,避免无谓牺牲。
两点论中有重点论,如“攻”与“备”:“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虚实篇》)所以要有重点的进攻与防守。
(五)众胜寡:集中优势兵力
基本的众胜寡战术是:“十由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谋攻》)
兵力的众寡不仅是从数量上来的。(1)知地理:“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知。”不知地理则兵力使用必不充分,兵众数同而兵力用实寡;(2)能显隐:“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让敌人暴露而我隐于无形,敌人关注全面而我集中而攻之,则兵数同而实以众击寡。
(六)争取与被动
在战争中争取主动是重要的:“故善战者制人而不制于人”(《虚实》)
这种主动同时用在攻守方面:“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争取主动的有利效果:“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军争》)
被动防御的最好效果是使自己不被战胜,要战胜敌人靠进攻:“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七)将帅
强调将帅的主观能动作用,兵法即是将帅法。能很好地处理主客观关系:“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势篇》)
反对个人情绪的主观:“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慢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火攻篇》)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做到在战前“庙算”:“多算胜,不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计篇》)
(八)能动转变
能转变战争形势主,使战争胜利的诸种方法。(1)我方的迷惑:“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计篇》)(2)能通过努力而转化敌人的条件:“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计篇》)骚扰破坏:“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3)利用敌人的性格优点和缺点都可以扰敌:“必死,可杀也;必生,可擒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九变》)这样则“能为敌之司命”(《虚实》)
勇怯相生:“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存亡生死相依:“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九) “剞正相生”
战争的基本原则是重要的,但要灵活运用:“凡战者,以正合,以剞胜。――战势不过剞正,剞正之变,不可胜也。剞正之变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究之?”(《势篇》)
战无定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这就升华到战无定法的最高境界了。
认为兵法是“诡道”而非大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