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1)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方法
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
f=10cm和f=5cm凸透镜各一支、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玻璃片、水、烧杯、滴管、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测)
教学资源安排
视频激趣
 
引入新课
 
(3min)
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凸透镜成像实验)
 
师:请大家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用手触摸一下它的厚度,它一样厚吗?是什么光学器件?
 
师:原来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请大家利用手上的凸透镜近距离看学案上的箭头,会看到什么现象?
 
师:箭头被放大了,是正立放大的像,所以人们称之为放大镜。那么凸透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吗?大家再用同一支凸透镜观看远处大屏幕上的图片和文字,看到什么?
 
师:将两次看到的现象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放大镜。
 
 
学生:不一样,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学生:正立放大的箭头。
 
 
 
学生观看后答:倒立缩小的像。
 
 
 
 
学生:同一支凸透镜能够成各种不同的像。
课件播放视频
 
 
 
课件显示:
 
一张放大镜成像的图片。
观察对比
 
提出问题
 
(4min)
师:凸透镜不仅能成像,还能成各种不同情况的像。有正立的,倒立的;还有放大的和缩小的像。那么关于凸透镜成像大家想知道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