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
關於「歷史事實」的反思
歷史解釋的多元性
關於「歷史事實」的反思
,史家追求「歷史事實」 ─如英國史家艾克登公爵所主編的 《劍橋近代史》、質疑
艾克登公爵
英國的著名史學家,策劃
《劍橋近代史》編著。
他宣稱讀者將無法分辨出
這部作品,是由多位作者
合作而成,因為每個作者
都不具有個人成見。
滑鐵盧之役
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率法軍在比利時滑鐵盧與英國、普魯士及俄國軍隊交戰,法軍大敗。該圖為19世紀油畫,亨利‧菲利波托繪
2.「歷史事實」的呈現:相關的文獻資料或實物 遺蹟保存下來,無一定的準則 價值偏好做出不同的選擇與判斷 「歷史事實」呈現
不同的「歷史事實」
過去強調政治人物或政治事件
法國年鑑學派重視長期的社會經濟變動因素
不同史家針對同一人或事,也會有不同的「歷史事實」呈現
大憲章
重要的文獻資料是構
成歷史事實的先決條
件,也是歷史學家研
究過去的基本素材。
照片為1215年英王約
翰(King John)所簽訂
的「大憲章」(Magna
Carta)。
3.「過去」需通過史家之闡述才能成 為「歷史事實」 (英)-「歷史家必須透過『現在』的眼 睛,才能觀察過去、了解過去」 (義)-「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是歷史家和事實之間不斷 交互作用的過程;是『現在』和『過去』 之間無終止的對話」─卡爾提出「在研究 事實之前,先去研究歷史家」
克羅齊
義大利著名哲學家、
歷史學家,強調史學
的「當代性」,認為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
史」。著有《歷史學
的理論和實際》等書
。1952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