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一、实践目的:
通过实践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思考与体验结合起来,把学生直接的生活感受、价值感触、人生感悟纳入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参与行动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既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的手段,更是课程的目标指向。
二、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学分安排
本课程实践教学分社会调查和行动作业两部分。
,合计1学分。
三、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的社会实践教学主要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课堂外实施的文献阅读、调查研究、参观考察、志愿者服务、社会劳动等等。
(一)社会调查
1. 要求:课程学习期间利用节假日学生分组(4-7人)进行社会调研、考察实践,撰写字数在3000字以上的调研报告。
上交材料:打印装订好的调研报告一份、问卷的原始资料、个人的小结、社会实践记录本。
《手册》——确定小组——确定选题——确定分工安排(第4周前)
《手册》,教师审阅(第5周前)
《手册》给学生,对实践课题进行修正
并进入调研(第6-10周)
:学生用PPT或书面汇报课题进展情况,教师随堂指正(11/12周)
。(14-15周)
,给定实践成绩,成绩登录(16-17周)
(1)关于我校大一新生适应状况的调研
(2)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状况的调研
(3)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调研
(4)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
(5)关于大学生恋爱状况的调研
(6)关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调研
(7)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
(8)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研
(9)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研
(10)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调研
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调研课题,但须征得任课教师的同意。
(二)行动作业
行动作业分为三个模块:
思想模块(绪论-第3章)
道德模块(4-6章)
法律模块(7-8章)
每个学生选取其中一个模块,并认真完成所选模块中的相关作业。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的考核方式,实践总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其中调查报告和行动作业各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