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转轨(免费)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767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转轨(免费)ppt课件.ppt

上传人:aluyuw1 2018/9/26 文件大小:7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转轨(免费)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章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模式比较
本章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两种方式
决定两种不同转型方式的原因
两种转型方式的绩效
启示:激进与渐进的交替

一般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方式可分为两种:
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也称“大爆炸”方式或称“休克疗法”;
渐进方式。

“华盛顿共识”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专家们针对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的债务危机,提出来的一项政策建议,其要点是:减少政府干预,尽快推行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华盛顿共识”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
“华盛顿共识”被应用于进行经济体制转型的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产生了“休克疗法”。当时主流的观点是:局部的渐进式改革是难以成功的,必须迅速推行价格自由化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根据“休克疗法”,俄罗斯和东欧国家采取了这样一些政策:
(1)迅速放开价格。
(2)推行稳定政策。
(3)推行私有化

中国的渐进式转型,即先在旧体制之外逐渐培育新体制因素,从而逐步改变旧体制的生存环境和条件,最终导致旧体制的解体,形成新的市场经济体制。
世界银行把中国改革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概括为五个重要特征:⑴以农业改革为突破口;⑵强调市场化而不是私有化;⑶采取渐进的改革方式;⑷重视发展出口以及进入世界市场;⑸国家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

樊纲认为,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特征就是在旧体制因阻力较大还“改不动”的时候,先在旁边或周围发展起新体制,并随着新体制的逐渐壮大逐步改革旧的体制;而苏东激进式改革的基本特征在于从一开始就必须对旧体制进行改革,并以此来为新体制的成长铺平道路(樊纲,1993)。他认为,“渐进式改革”的特点,不在于其“慢”,而在于最先实行的改革不是立即取消旧体制,而是在暂不触动旧体制的情况下,先发展“新体制”,然后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逐步改革旧体制。
图3-1 初始条件决定的改革策略空间
二.、决定两种不同转型方式的原因

经济体制转型的初始条件,是指在改革的起点上存在的,制约着最高(政治)决策者进行改革决策的那些客观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因素:
(1)启动改革的时机与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区间
(2)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构:完备或破缺
(3)外部环境:国际地位与地缘政治。
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客观的存在,是最高(政治)决策者无法选择和必须面对的,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了改革选择的策略空间。它是最高(政治)决策者在开始进行改革时实际可以做出选择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