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鲁迅先生的侠骨温情
“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在世人的印象里,大多是冷峻犀利的。其实,很多时候他也有侠骨温情的一面。
对前来求助的文学青年,鲁迅会给予慈父般的关怀。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说,有位青年学生,因仰慕鲁迅来到上海。鲁迅不但收留他,还收留了他的女友,给他们提供吃住。这位青年学生不但心安理得,还要求鲁迅一定要为他谋一条出路。
鲁迅没法子,就找郁达夫,让他为这青年学生去谋一职业。假使真的找不到,那么就请一家书店或报馆在名义上用他做事,而每月的薪水,由鲁迅自己拿出,让郁达夫转交书店或报馆,作为月薪来发给这青年学生。
荆有麟在《鲁迅回忆断片》中讲了一则故事,北大有个学生,有一天跑到鲁迅先生家里,往床上一坐,将两脚跷起说,“把我这双破鞋,拿去修修”。鲁迅先生毫不迟疑地将破鞋拿去修,修好回来还替他套到脚上。有人找先生求证此事,先生悠然笑曰:“有这回事!”
鲁迅也喜欢开玩笑。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说:“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从那圆转椅上鲁迅先生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萧红这样回忆。
有一次,萧红从鲁迅家出来时,已是凌晨一点,鲁迅先生嘱咐出来送的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让许先生付钱。
广州一些进步青年创办的“南中国”文学社,希望鲁迅给他们的创刊号撰稿。鲁迅说:“文章还是你们自己先写好,我以后再写,免得人说鲁迅来到广州就找青年来为自己捧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