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免抵退税有关公式及手册核销时抵减额的计算.ppt

格式:ppt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免抵退税有关公式及手册核销时抵减额的计算.ppt

上传人:fxl8 2013/4/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免抵退税有关公式及手册核销时抵减额的计算.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免抵退相关公式及手册核销抵减额的计算
培训内容
一、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相关计算公式讲解
二、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汇总表解析
三、手册核销时在出口退税系统中免税证明中的数据的计算过程
一、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相关计算公式讲解
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的计算
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3、应纳税额的计算
4、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的计算
5、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6、应退税额计算
7、免抵税额的计算
8、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的计算方法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X(征税率-退税率)
根据政策规定,公式中的数据解释如下:
“征税率”和“退税率”,原则上是根据其出口货物的商品编号进行确定。但实际操作中,日常的计算是根据进料加工合同手册登记时的“复出口商品码”进行确定的。直到该进料加工合同核销时,才根据整个合同的出口产品去确定其实际适用的“征税率”和“退税率”
举例:
A企业10月份进口原材料100万元人民币,对应的手册的复出口商品码的征税税率和退税率税分别为17%和13%,那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的计算如下: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100万X( 17% — 13%)=4万
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征税率-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举例:
A企业10月份进口原材料100万元人民币,对应的手册的复出口商品码的征税税率和退税率税分别为17%和13%,A企业本月出口金额为150万港币,,出口商品所对应的征退税税率分别为17%和11%,那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计算出下: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17%-11% )- 100万X( 17%- 13%)=
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根据政策规定,公式中数据解释如下:
应纳税额是按月计算的,“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是根据当月发生的内销销售收入X对应的征税率计算出来的。
举例:
A企业10月的内销货物100万人民币,适用征税税率为17%,取得的进项发票金额80万人民币,适用税率为17%, 10月份进口原材料100万元人民币,对应的手册的复出口商品码的征税税率和退税率税分别为17%和13%,A企业本月出口金额为150万港币,,出口商品所对应的征退税税率分别为17%和11%,那么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如下: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100万X 17%=17万
当期全部进项税额=80万X17%=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17%-11% )- 100万X( 17%- 13%)=
当期应纳税额=17万-(-)=
3、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般的计算公式: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退税率
根据政策规定,公式中数据解释如下:
对于购进法来说,“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一般来说指的是当月取得的所有进口材料的人民币价格。
举例:
A企业10月份进口原材料100万元人民币,对应的手册的复出口商品码的征税税率和退税率税分别为17%和13%,那么免抵退税额抵减额计算如下: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100万X13%=13万
4、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的计算
一般的计算公式: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根据政策规定,公式中数据解释如下:
“出口货物离岸价”是指当月单证收齐的出口货物销售额(包括当期和前期).其金额乘以“外汇人民币牌价”等于“汇总表”的第6栏.
举例:
A企业10月份进口原材料100万元人民币,对应的手册的复出口商品码的征税税率和退税率税分别为17%和13%, A企业本月单证收齐的出口货物销售额(包括当期和前期)为150万港币,,出口商品所对应的征退税税率分别为17%和11%,那么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如下: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100万X13%=13万
免抵退税额=()X11%-13万=
5、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a、当期的免抵退税额=0时:当期的应退税额=0
b、当期的免抵退税额>0且期末留抵税额(即《汇总表》的第19栏“计算退税的期末留抵税额”)≥当期的免抵退税额时,当期的应退税额=当期的免抵退税额。那么在下月还会一部份期末留抵税额未退税,这样下月就会有一部份还可以做留抵来用(期末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
c、当期免抵退税额>0且期末留抵税额<当期的免抵退税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