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
隧道监控量测
量测项目监测见隧表6《隧道施工监测框图》
(1)、隧道地质超前预报
常规地质法
①超前导坑法
在隧道施工时采取左洞左侧壁导坑超前。
在施工过程中对导坑中遇到的构造、结构面或地下水等情况作地质素描图,通过做地质素描图对右洞地质条件进行预报。
②正洞地质素描
地质素描是对开挖面的地质情况如实而准确的反映。素描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层岩性、构造发育情况(含断层、贯穿性节理、夹层或岩脉)、地下水的出水状态、围岩的稳定性及初期支护采用的方法等。正洞地质素描是利用所见到正洞已开挖段的地质情况预报前方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条件(断层等)。针对断层而言,又分断层露头作图法和断层前兆特征法。断层露头作图法对结构面向开挖后方倾斜的断层预报效果较好,因为断层先在隧道底出露,对岩体稳定性影响不大时就可以发现;对于向掌子面前方倾斜的结构面因为先在顶部出现,预报时效果相对较差。正洞地质素描的优点是不占用施工时间,设备简单,不干扰施工,出结果快,预报的效果好,而且为整个隧道提供了完整的地质资料;缺点是对与隧道夹角较大而又向前倾的结构面容易产生漏报。
③水平超前探孔
水平超前探孔方法是在隧道内安放水平钻机进行水平钻进,根据隧道中线水平方向上钻孔资料来推断隧道前方的地质情况。钻孔的数量、角度及钻孔长度可人为设计和控制。一般可根据钻进速度的变化、钻孔取芯鉴定、钻孔冲洗液的颜色、气味、岩粉以及在钻探过程中遇到的其他情况来判断。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岩体的大概情况,比较直观,施工人员可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来安排下一步的施工组织。但该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
①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预报效果较差,很难预测到正洞掌子面前方的小断层和贯穿性大节理,特别是与隧道轴线平行的结构面,其预报无反映;②钻孔与钻孔之间的地质情况反映不出来。
(2)、监控量测
本隧道按新奥法复合式衬砌设计。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成立专门监测组,在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测点设置、日常量测工作和数据处理信息反馈,做到信息化施工。施工全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并及时反馈,以指导施工作业,保证施工安全;通过对围岩及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为评价和修改初期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信息依据;积累施工技术资料,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⑴监测项目
为全面收集掌握该段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及支护的变形和受力状况,结合本段隧道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点,选择确定下列监测项目:
①洞内外观察(必测) ②拱顶下沉量观测(必测)
③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必测) ④锚杆轴力量测(必测)
⑤地表下沉量测(选测) ⑥围岩内部变形量测(选测)
⑦钢架应力、应变监测(选测) ⑧围岩压力量测(选测)
⑵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及频率
序号
项目名称
方法及工具
测点布置
量测间隔时间
1~15d
16 d~1月
1~3月
>3个月
1
洞内外观察
观察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断层分布和状态、地下水情况以及喷射砼的效果。观察后应进行掌子面地质素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类别判定卡。地质罗盘等。
对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以及地表水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