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越窑青瓷文化发展之途径.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越窑青瓷文化发展之途径.doc

上传人:sftnqws018 2015/9/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越窑青瓷文化发展之途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越窑青瓷文化发展之途径
越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名窑之一,是成熟青瓷的摇篮,是世界瓷器的始祖。早在东汉时期越瓷就在上虞烧制成功,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经多年的文物调查,迄今已在上虞境内发现各时期的古窑址近400处,其中“小仙坛”汉窑遗址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越瓷素有“青峰翠色,瓷坛明珠”之美称,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越窑青瓷列为诸窑之首。
越窑青瓷文化的历史沿革
越窑青瓷自东汉中晚期诞生,到三国西晋达到第一个高潮,至东晋、南朝开始衰落,隋朝时则陷入低谷,唐中期越窑复兴,至五代北宋初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北宋中晚期,越窑渐趋式微,继而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仿佛一曲交响乐,刚演至最精彩处,就嘎然而止,令人扼腕。
沉寂了近千年后,在上世纪80年代,越窑的故乡上虞又开始重新生产越窑青瓷。1980年,上虞陶瓷厂的科技人员在上海博物馆、省轻工业厅、省考古所等单位的协助下,选定蛙形水盂、鸡首壶、羊形烛台、狮形烛台、香薰等器物,经过几十次胎釉配方试验,终于成功烧制出仿古的越窑青瓷,把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产品曾获省科技成果奖、省轻工业厅优秀“四新”产品奖,还赴美参加“路易斯安娜世界博览会”、日本“筑波世界博览会”、北京“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国际博览会”。
21世纪初,绍兴小仙坛越窑青瓷有限公司、上虞市三雄陶瓷有限公司等企业继承原上虞陶瓷厂的技术工艺,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生产各种越窑青瓷的仿古产品,也创烧出了一大批造型别致、工艺独特的新产品,满足现代的审美需求。上浦镇中、上虞中学、上虞文澜小学也在校内开辟越窑青瓷制作和展览室,努力做好越窑青瓷的传承工作。时至今日,千年的古瓷绽放出了更瑰丽的新葩。2007年6月,“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窑青瓷文化的价值分析
上虞越窑青瓷历史悠久、制作精细、功用广泛,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外影响。越窑瓷器除了行销国内,被历代王朝纳为宫廷用瓷外,从唐代开始,还大量运销朝鲜、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阿曼、沙特阿拉伯、埃及、津巴布韦、南非、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许多亚非欧国家。朝鲜的高丽瓷深受越窑青瓷的影响,与越瓷十分相似。现在生产的越窑青瓷也深受日本、韩国等国民众的喜爱。
历史价值。越窑是古代历史悠久、影响很大的瓷窑体系,产品除了行销国内各地,还被大量纳为宫廷用瓷。陕西耀州窑的制瓷技艺源于越窑,龙泉窑也直接继承越窑的制瓷技术而兴盛发展。其他诸如瓯窑、婺州窑、均山窑等也深受越窑的影响。
艺术价值。上虞越窑青瓷的釉色青莹雅致,主要呈青绿色或青黄色,造型优美生动,有的模印成狮、虎、羊等动物造型,有的塑成佛寺、猪舍等建筑模型,有的捏成荷叶、瓜藤等植物形状,可谓千姿百态。窑匠采用雕、镂、捏、刻、划、印、彩绘等多种技法,使青瓷上的纹样丰富多彩。美仑美奂的越窑青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科学价值。上虞小仙坛窑址的产品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院所测定,其质量已达到了成熟瓷器的标准。上虞被古陶瓷界公认为是瓷器的发源地。曹娥江两岸的东汉窑址,为我们研究东汉时期原始瓷发展为瓷器,探讨我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情况,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产业价值。曹娥江两岸众多的各个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