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婚姻与爱情.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婚姻与爱情.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8/10/5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婚姻与爱情.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爱情与婚姻关于爱,这不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且是个很本原的东西,不是禁区,它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在幼小的心灵中就开始萌芽了。

少年时代那些朦朦胧胧的对异性的感受和交往,往往被人称为“早恋”,省略掉了“爱”字。这是国人的表达方式,其实爱并不是以年龄大小来划分的,比如不到某个年龄,就不会爱,或者不许爱,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文精神的扼杀的一个例子。也许我们之所以反对早恋,就在于那通常不会达到我们预期的结果,也就是婚姻。中国人往往有一种思维定式,认为爱必然和婚姻结合,甚至认为婚姻就等于爱,这也许一种机械的理解。

三十多年的人生旅途,经历了种种波折和际遇之后,渐渐悟出一些道理。事业和生活,是人生的两大支柱,懂得爱情和婚姻的关系,才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情感困惑。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但爱无法永久保鲜

爱情,永远是神圣的话题,总是和圣洁、崇高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有哪位学者将“爱情到底是什么”研究透彻,爱是神秘的、不可思议的。

即使人们的智力和认识水平还不足以揭示爱情的本质,但生活中的事例仍能让我们体悟到爱情的一些特点。比如,爱往往像不速之客突然而至、骤然而逝;爱往往没有理由;爱让人们失去正常的观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等。因此有人调侃,爱情就是一种幻觉,一种荷尔蒙的产物,一种想象,当这种感受减轻了,爱也随之逐渐分解。

“七年之痒”的规律在统计意义上是存在。如果你对离婚问题做过统计分析,应该能够看到,从结婚到离婚的时间长度是符合正态分布的,其中7年左右的婚姻占了大头。这个经验规律可以从你身边的亲戚朋友那里得到验证。近几年,平均婚姻存续时间还在缩短。而实际上爱情空巢的婚姻所占比例更多。我也听说过相爱几十年的夫妻,但这种说法多数出自女方的表述,是否可信,值得商榷。

抛开严肃的对爱情的学术研究,谈谈对爱情的直观理解也许能够引出一些共鸣。爱情都包含哪些成分,我以为,爱首先是欣赏,特别是视觉上、生理上和性心理层面的好感。应该坦率地承认,赏心悦目的美是爱的基础。人有爱美的天性,否认这一点,是自外于人类的虚伪行径。既然如此,人的审美标准的不同,造成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现象,而生理和性心理上的吸引,有些学者将之归为某种相互吸引的磁场或者体味,也有一定的道理。爱也要靠交流,好看而不好玩的情况是有的,性格脾气是否合得来,相处是否融洽快乐,也是重要因素。最后是,这种吸引力是否能够不断强化,抵制住外界冲击保持下去。

应该说,前两点是很容易具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有情,郎有意,爱几乎已经到了俯仰皆是的地步。所以有人逆反地说,请不要随便说“爱”。如果将爱作为一种情感,而不是给它披上过于沉重的道德外衣,可以说,爱确实是极常见和易于发生的。这是西方人的一般理解,或者他们认为是体现人文关怀的一面。与当代中国年轻人挂在嘴上的“爱就爱了”、“不求永久只求曾经拥有”的宣言,是接近的。

爱不是能够持久保存的。这是爱最大的缺陷,也正是爱之虚无缥缈、不易琢磨之处。无庸讳言,见异思迁、喜新厌旧都是人类最基本的性格特征。虽因人而异,但也只有程度之分,而无本质之别。无论你是否敢于承认,你一生都不可能只爱过一个人,而你,也不能保证自己以后不会对另外的异性不产生爱慕之情。如果你有兴趣了解一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