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认识
赖建豪
基础医学院 1110305129
摘要:工业发展以来,人工合成化学品的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然而,随着 DDT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大量使用和无意思排放,导致了严重的
POPs污染问题,“福音”变成“灾祸” 。本文章先对 POPs作基本介绍,再分析其
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最后对 POPs解决方法做出探讨。
关键词: POPs 环境与经济 化学品毒性
前言:化学农药杀灭害虫,带来丰收。 DDT治疗疟疾,救治生命。还有许许
多多添加于油漆,助燃剂和用于多种化学处理中。然而从《寂静的春天》发表,
人们逐渐意识到有机化学品的危害性, 及其富集到人体上对人体的破坏。 面对其
中的利与弊,我们应该完全禁止可产生 POPs的产品的使用,还是部分保留;禁
止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寻找其它替代品。本文章希望通过分析,得出相应的答案。
正文:
近年来,持久行有机污染物作为一个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成为各国政府、
管理部门、工农业界、学术界以及公共共同关注的焦点。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anic Pollutants ,POPs)是指具有长
期残留性、 生物蓄积性、 半挥发性和高毒性, 并通过各种环境介质能够长距离迁
移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根据 POPs的定义,国际上公认的 POPs具有以下四个重要的特征:
(1)持久性。POPs对生物降解、 光解、化学分解等作用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通常,POPs在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半衰期分别大于 60 天,180 天和 180 天。
⑵
(2)半挥发性。它们能够从土壤、水体挥发到空气中,并以蒸汽的形式存
在与空气中和吸附在大气颗粒物上,从而能长距离迁移,再重新沉降到地表。
(3)生物富集性。 POPs经环境媒介进入生物体,并经食物链生物放大作用
达到中毒浓度。营养等级越高, BCF越大,毒害越严重。
(4)高毒性。 POPs大多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效应,对人类个
洞无的生殖、遗传、免疫、等系统具有强烈的危害作用。 (此部分在后文再做分
析)。
由于 POPs兼有上述四个方面的特性,因此造成的结果是:有毒有害的 POPs
一旦进入环境,由于其持久性会长时间残留;因其半挥发性,通过“全球蒸馏效
应”和“蚱蜢跳效应”的实现长距离越境迁移;因其强烈的亲脂厌水性,逐级富
集到人体上,再由于其高毒性将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 POPs问题小到与
与我们每个人生命健康相关, 大到属于所有国家都因承担的国际责任。 由此,多
个国家自 70 年代以来开始禁止使用 DDT与 PCB的使用。并且《关于 POPs的斯德
哥尔摩公约》在 2004 年正式成立,禁止和消除有意生产和副产品 POPs。⑴
《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受控 POPs物质清单中包括三大类,如:有机氯农药
类,工业化学品,非故意生产的副产品。在此针对其中最典型,影响最大的几种
作展开分析。
DDT。DDT于 1874 年首次合成,但其杀虫剂效果在 1939 年在被发觉。该产
品几乎对所有的昆虫都非常有效。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DT的使用范围迅速得到
了扩大,而且在疟疾、痢疾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大显身手,救治了很多生命,而且
还带来了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