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节实物资源的开发调控
一、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城市化初期,近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发的主要问题是:
1)高密度水产养殖,或者养殖种类或类群单一,引起养殖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失衡;
2)消毒剂和抗菌素等药物的使用,通过食物链富集到鱼类等水产品中,最终将会有部分进入人体,影响人类健康见;
3)超负荷的酷渔滥捕、城市排污引起的海域水质下降导致渔业资源衰退,迫使渔民转产转业。
为了保持海洋水产业的持续发展、保护海洋水产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水产资源面临三大调整:
一是养殖与捕捞比例的调整,从捕捞比例大于养殖变为养殖比例大于捕捞;
二是近海捕捞比例减小,远洋捕捞比例加大;
三是减小浅海养殖比例而增大深海养殖比例。
发展导向
1)生态工程化养殖。强调养殖新模式和设施渔业中新材料与新技术的运用,建立动植物复合养殖系统,优化海域的养殖结构,设计现代养殖工程设施,实施养殖良种生态工程化养殖。
2)控制和压缩近海传统渔业资源捕捞强度,加强重点渔场、江河出海口、海湾等海域水生资源繁育区的保护,实行禁渔区、禁渔期和休渔制度,确保重点渔场不受破坏。
3)发展都市休闲渔业和海洋旅游渔业,在渔业和滨海旅游业之间建立连接桥梁。
调控要则
1)优化第一产业:改善生产作业方式,推广增养殖名优新品种,改造养殖设施,提倡底播、放流增殖等生态增养殖方式,推广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发展远洋捕捞,以集团企业为纽带,带动社会力量,加快远洋渔业产业化体系建设。
2)提升第二产业:重点提升水产加工业竞争力。实现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走规模与质量并重的路子。拓宽水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扩大贝类、藻类、低值鱼类的精深加工;积极发展海洋药物、海洋化工、海洋保健食品,建立海洋生物科研开发生产基地。
3)扶持第三产业:首先,以产区批发市场为突破口,建立水产市场和信息网络,鼓励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等现代营销方式。其次,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有计划、有布局地在旅游景区配套建设垂钓项目、水族馆、海鲜走廊、海上农庄生活体验、渔村民俗体验等休闲渔业项目,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同时也降低渔民因风暴潮、赤潮等受灾的风险。
完善保障体系
1)建立种苗繁育体系,开展优良品种的引进、优化、繁育和推广,逐步推进水产良种繁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实行苗种全面质量控制。
2)建立渔业科研体系,加强新型养殖工艺和养殖设施、浅海立体生态养殖的技术开发,加强鱼虾保鲜保活、贝类保活净化和精深加工的技术开发,加强远洋渔业捕捞技术、渔船冷藏、保鲜、储运等的技术研究。
3)培植发展产业链,推进渔业产业化。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多渠道、多途径建设发展龙头企业,并引导龙头企业、龙头项目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延伸产业发展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渔业避风港防灾减灾防御体系。
5)建立水产资源环境监测与养殖病害防治预警体系。
二、海水及其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水淡化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
利用海洋生物和其他生物吞食或分解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素的生物防治。
三、海底矿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根据矿床的成因、赋存状况等,海底矿产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砂金矿。主要产于美国的阿拉斯加、新西兰和苏联西伯利亚东部海滨等处。美国阿拉斯加的诺姆砂金矿开采半个多世纪以来,获砂金400吨左右,产值超过1亿美元。
②砂铂矿。产于美国的俄勒冈州和阿拉斯加、澳大利亚以及塞拉利昂。俄勒冈州西南部海滩上的铂和金矿,早在19世纪中叶就享有盛名。阿拉斯加古德纽斯湾的砂铂矿延伸入白令海中。
③金刚石砂矿。非洲南部大西洋沿岸纳米比亚、南非和安哥拉境内有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砂矿。水上开采始于1961年,产量不多,但质量很高。
④砂锡矿。滨海砂锡矿在东南亚地区分布甚广,从缅甸经泰国和马来西亚到印度尼西亚被称为亚洲锡矿带。最有工业价值的是水下古河谷和平缓的分水岭砂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