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汉阴 沈氏家训.doc

格式:doc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汉阴 沈氏家训.doc

上传人:zhangbing6987 2015/9/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汉阴 沈氏家训.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汉阴《沈氏家训》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时间:2015-07-15 08:00
分享
陕西汉阴沈氏家族,祖籍浙江吴兴(今湖州)。公元1461年(明天顺五年),汉阴沈氏始祖沈株山致仕返乡途中,被这里的青山秀水所吸引,举家定居汉阴县。历经554年,21代更替,今天全族人口已达3万人。
汉阴《沈氏家训》是清乾隆54年(公元1789年),八世祖沈祖烈主持倡导,遍阅祖宗碑文、搜集族史资料、聚族而谋、合族众议定立的。汉阴《沈氏家训》共计20条1933字。家训从孝悌、亲情、修身、齐家、睦邻、济贫、教子、嫁娶、志节、德行、为官、奢望等方面作出了规范和要求,是家族育人、治家、励志成才的座右铭。汉阴《沈氏家训》,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生活、育人治家、做人做事中不断总结、提炼而成的,是汉阴沈氏家族兴业起家、发展壮大的根基。在沈氏族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征程中,《沈氏家训》发挥了传承先祖精神、凝聚本族人心、促进家族和谐的作用,成为沈氏族人共同的遵循。《沈氏家训》熏陶和养育出了一代代品德高尚、为国为民、清正廉洁、坚持操守、宽厚谦恭的沈氏贤达。
汉阴《沈氏家训》在思想内容上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征:
一是重视光明伟岸人格的塑造。要求沈氏族人在日常生活中恪守德操,做到志节坚贞,不苟俗流;在仕途中坚守清廉,要抱定“致君泽民”“循分尽职”的信念。
二是重视儒家文化精神的传导。《沈氏家训》中多有儒家术语,诸如“春露秋霜不忘水源木本之报”,“百行之原,莫大于孝”,“敬以持己,恕以接物”,“视听言动,决去非礼”,“喜怒哀乐,务求中节”,“庶身可修,而家可齐”,“择师不慎,贻害匪小”,“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志节贵乎坚贞”,“置业毋容以勒掯,人过不可以显扬,用财须审乎义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出仕不可不清”,“致君泽民,吾儒分内事”,等等,都体现了传统儒家精神。
三是重视家庭伦理建设。汉阴《沈氏家训》以血亲伦常关系为基础,既有家规强制,也有亲情感化;既强调家长对子女有随时耳提面命的责任,也要求家长发挥身教的作用,通过“正身”来“率下”,亲情感化尤显突出。
四是取材较广,内容全面,语言浅直。从内容看,《沈氏家训》几乎涉及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表述形式看,其中既有治家处世的经验传授,也有儒家先贤教导的汇编;既有苦口婆心的规劝,也有道德律令的简明训示。同时,《沈氏家训》文朴义丰,情理交融,既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也容易为家族成员记诵和理解。
侍亲篇
“侍亲不可不孝也”
二、侍亲不可不孝也。古之圣贤谆谆教导,百行之原莫大于孝,虽圣帝、明王亦必以孝治天下。而士庶敢不定省①问视,以各致敬尽诚乎?且衣衾棺椁之必齐,瘗埋②荐祭之必诚,古之道也。族中子姓,但于力之所能为,分之所当为者,即勉力以为之,庶几乎稍尽子职矣。《诗》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又云:“永言孝思,孝思维则。”③其朝夕诵之。
注释
①定省:旧时子女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郑玄注:“定,安其牀衽也;省,问其安否何如。”后因称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为“定省”。
②瘗(yì)埋:埋葬。
③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出自《诗·大雅·下武》,意思“永远都要对父母保持孝顺,孝道就会成为天下的法则”。思:助词,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有音节上的辅助作用。
释义
侍奉父母尊长不可不孝。古代的圣贤深情耐心地教育、引导我们,人所有行为的根本,没有比孝顺更大的,即使是神圣的皇帝,英明的君王,也一定会用孝来治理天下。而士子百姓怎敢不以“昏定晨省”的准则去探视问安父母来表达敬意、倾尽孝心呢?并且丧葬所需的衣衾棺椁之类一定要齐备,埋葬、祭祀祖先,敬献祭品一定要虔诚,这是古代传下来的规则。我们家族的子孙后代们,只要是能够做到的,或者按照本分所应当做的,就应该努力去做,这样才可以稍微尽一点做子孙的职分。《诗经》说:“想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但父母的养育之恩就像苍天一样广阔无边,怎么报答得了呢?”《诗经》还说:“永远要保持对父母的孝敬,孝道就会成为天下的法则”,这些话,每天都应该诵读。
友悌篇
“为兄者与弟言友,为弟者与兄言恭”
三、天显①不可不念也。同胞兄弟犹如手足,乃有小而参商②,长而阋墙③,甚而终身仇敌。友于④之爱不讲,父母之忧莫释,而祖宗之目何自瞑乎?故敬宗者必孝父母,孝父母者必爱兄弟。苟听枕畔之言,骨肉之间必有不堪问者,为兄者与弟言友,为弟者与兄言恭,庶亲心顺,而兄弟翕然太和⑤,元气岂不在门内乎?
注释
①天显:《书·康诰》:“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孔传:“于为人弟,不念天之明道,乃不能恭事其兄,是不恭。”后以“天显”指兄弟。
②参商:参星和商星的合称。参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