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融入用户习惯的语音聊天市场.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融入用户习惯的语音聊天市场.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5/9/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融入用户习惯的语音聊天市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每逢重大节假日,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捎去祝福几乎成了人们的传统“习俗”之一,于是电话、短信便成了传递祝福的首选载体。但随着微信、米聊、talkbox等一系列语音聊天(以下简称语聊)软件的普及,人们传递祝福的载体悄然发生改变,一个十几二十秒的语音信息问候语更显原汁原味、情意浓浓。
目前,各3C厂商、电信运营商争先恐后涉足语聊业务,或许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即将普及。
语聊渐由时尚变为常态
当腾讯微信、米聊、talkbox等语聊软件刚开始普及的时候,它们的用户群体多限于青年一族。当时使用语聊软件,在他人的眼中总显得要“潮”人一等。
据已大学毕业3年的张海回忆,在国内市场刚推出语聊软件时,他就尝试下载使用。夜晚,当室友双手还在不停地“劳作”编辑短信时,他却悠闲地使用语聊软件发送语音短信。很多同学见使用语聊通信很方便,纷纷向他请教并尝试使用,很快语聊软件在周边朋友中传播开来。
这种传播正是整个市场的缩影。据统计数据显示,腾讯的语聊软件微信在开通的短短几个月内,其活跃用户数量就达到100万。米聊开通至今,注册用户数则已超过了500万。
现在,接收或发送一条语音信息已不是什么时髦的事。张海告诉笔者,他身边的很多同事朋友都使用语聊软件发送语音信息。
据了解,使用语聊的花费成本很低,米聊每条语音信息的资费成本仅相当于短信费用的1/7000,而且相对于冷冰冰的文字短信,语音更能把用户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运营商纷推语聊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早期布局语聊市场的并非传统的电信运营商,而是众多手机厂商和互联网公司,不过目前运营商也开始注意到这一市场。

在国外,诺基亚的“诺基亚IM(即时通讯工具)”、苹果的iMessage、微软的Live信使等新一代的短信软件步步紧逼;国内,腾讯的微信、盛大的kiki,小米的米聊等也已经成功闯入运营商的腹地。因此尽管对于运营商而言,米聊、iMessage等仅是一款普通的软件,但他们必须予以重视,因为这触及到了他们的传统电信业务范围。
面对如此大的竞争压力,运营商们纷纷推出的语聊业务。中国移动近期发布了语聊新品——飞聊,该服务无月功能费,在“飞信”的基础上,可以实现跨平台免费短信发送。中国电信也推出了翼聊,它只产生流量费用,无其它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