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路基填筑施工
主要内容
一、工艺流程及操作步骤
二、质量控制及检测标准
一、工艺流程
为保证施工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提高施工效率,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作业程序组织施工。
三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四区段: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验收区段
八流程:施工准备----填料试验----填前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机械碾压----检验鉴定----路基整修。
施工时,应控制下列工序:填前处理、分层填筑、检验控制、路基整修。
1、原地面处理
根据施工图纸放样出红线用地范围,清除用地范围内植被、建筑垃圾、有机残渣、挖除树根,运至指定位置,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排干原地面积水,进行地表碾压处理。
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顺原地面挖台阶,并碾压密实。沿线路横向挖台阶纵向宽度不应小于2m,,且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应先清除覆盖层在挖台阶碾压处理,检测合格后方可下一道工序施工,线路经过鱼塘、水塘抽水后挖除淤泥至粉质粘土后进行挖除换填处理。
操作步骤
2、路基基床填筑
(1)施工顺序
下层面处理→卸料填土→推土机摊铺整平→压路机初压→压路机复压→平地机精平→压路机终压
(2)填土、摊铺、平整
每层填筑厚度≯300mm,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层厚度≮100mm。填土区段按照网格化布料,用推土机摊铺粗平,平地机精平局部采用人工整平,使每层填筑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保证压路机碾压面能均匀接触层面进行压实,
达到最佳碾压效果。
推土机摊铺平整的同时,应对路肩进行初步压实,保证压路机压实时,压到路肩而不致滑坡。
(3)整形碾压
进行碾压前对填筑层的分层厚度和大致平整度应进行检查,确认层厚和平整度符合要求后进行碾压。
碾压时由路基两侧开始向中心纵向碾压,按照初压、复压、终压三步骤进行。初压宜低速,复压宜中速、终压应快速。施工中坚持层层检测、层层报检,保证压实度符合要求。
含水量适宜的填料应及时碾压,防止松散填料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导致含水量损失难以压实。含水量不适宜的填料应调整处理后方可碾压。
(4)断面控制
填方断面边坡线按每侧超填宽度30~50cm进行控制,为保证断面几何尺寸准确无误,边桩设置间距20m。每隔20~50m用标杆或红色塑料袋线标记。
(5)路基整形与边坡压实
整形前应恢复各项标桩,并按设计图纸要求检查路基的中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纵横坡度、路肩标高等。
带线控制边坡坡度,每隔20m设置一道坡度标志线,并用坡度尺实时检测实际坡度。当锤球垂线与对准线重合时表示坡度符合要求,当锤球垂线与对准线不重
合时(虚线位置)表示坡度不符合要求。
3、路基基床结构形式及填料要求
(1),,。基床加固按“广清城际施LJ-01-02”图设计。基床表层采用A组料填筑,A组填料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0mm;基床底层填筑A、B组填料,A、B组碎石类土和粗粒土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0mm或摊铺厚度的2/3。基床其粒径级配应符合压实性能要求,基床压实标准见表基床压实标准。
基床压实标准
层位
标准
砾石类
砾石类
碎石类
块石类
(粉砂除外)
基床表层
地基系数K30(Mpa/m)
/
150
150
孔隙率n(%)
/
28
28
基床底层A、B组填料或C组碎石类、砾石类
压实系数K
地基系数K30(Mpa/m)
100
120
130
150
土
相对密度Dr
孔隙率n(%)
/
31
31
(2)土质及全风化岩路堑基床及填方高度小于基床厚度的路堤基床,基床范围内土质和压实密度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否则应进行换填和加固处理。
4、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
路堤基床以下部分填料优先选用A、B组填料和C组碎石、砾石类填料,路基本体C组碎石类土和粗粒土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0mm或摊铺厚度的2/3,其粒径级配应符合压实性能要求;侵水地段路基应采用水稳性能好的渗水填料填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