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合肥经济区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合肥经济区规划.doc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8/10/17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合肥经济区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原标题:合肥经济圈未来啥模样?
【圈子规模】
规划到2030年,合肥经济圈户籍人口为2500万人,常住人口为2500万人。届时,合肥经济圈的城镇化水平达73%—75%,城镇人口规模为1825万-1880万人。
还将形成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镇级小城市—小城镇”构成的等级结构。
特大城市:合肥,规划中心城区人口规模550万人左右
Ⅱ型大城市:淮南市、六安市和滁州市,人口规模在100万~300万之间
中等城市:巢湖市,人口规模在50万~100万之间
Ⅰ型小城市:肥东、肥西、长丰、庐江等,
人口规模在20万~50万之间
【区域结构】
近期:集聚合肥、淮南、六安、滁州核心,强化合淮、合六、合宁等主轴线发展,强化城镇密度。
远期:合肥经济圈形成“一核、三心、五带、多极”的区域空间结构。
“一核”:
为合肥都市区,包括合肥主城区及其半径30公里左右的区域。积极构建“1331”市域空间结构,把合肥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并朝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
“三心”:
包括淮南中心城区、六安中心城区和滁州中心城区; “五带”:
为联动区域的五大城镇——产业发展(轴)带;“多极”包括巢湖、桐城、舒城、庐江等县城;以及巢北新城、新桥空港等产业基地在内的多个增长极。
【五大走廊】
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建五大产城融合走廊。
合淮产城融合走廊:在淮南南部和长丰县水湖镇西部地区建设合淮共建区,在定远吴圩和长丰杜集地区共建美好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合滁宁产城融合走廊:在肥东古城和全椒西王地区共建一个协调发展区;
合六产城融合走廊:构建合肥中科智城、合肥(六安)新桥空港新城三个产业新城,在合肥(高刘)-六安(炎刘)两市交界处、合肥金桥-六安三十里铺两市交界处共建两个合作园区;
合巢产城融合走廊:培育合巢产业基地和中庙-黄麓文化创意、旅游度假基地两个特色产业基地;
合桐安产城融合走廊:构建合肥西南组团、桐城中心城区、庐江中心城区三个综合性城区。
【区域结构】
在服务业方面,合肥经济圈将成为长三角和中四角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合肥老城中心、滨湖核心将打造区域商贸服务核心区,重点发展大型商业、商贸服务,通过新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大型精品百货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的建设,建立具有区域辐射力的商贸服务中心。
合肥四大组团中心则要重点发展金融、外贸、现代物流等综合性生产性服务业,形成辐射周边地区的服务基地。
合肥经济圈还会成为国际化的旅游消费产业集聚区,以“锦绣山湖,华彩皖都”为旅游总体形象,构建“434”旅游空间体系。
【绿色环保】
“一核、一区、四带、多斑块”
一核为巢湖生态核;
一区为大别山生态保育区;
四带包括淮河、江淮运河(裕溪河+兆河)、滁河-驷马山生态廊道、江淮分水岭生态廊道;
多斑块包括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在内的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公园等生态点源。
在巢湖生态核,特别强调识别“一湖、两网、六片、九廊”等生态敏感区域,创建巢湖流域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一湖为巢湖及环湖区域;两网为水网、绿网;六片为大别山、大潜山-紫蓬山、雾顶山等大型生态片区;九廊为巢湖流域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