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经济景气统计体系.ppt

格式:ppt   大小:2,601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济景气统计体系.ppt

上传人:suijiazhuang1 2018/10/21 文件大小:2.5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济景气统计体系.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十章国民经济景气统计分析
第一节景气期统计分析概述 第二节经济景气统计体系 第三节我国经济景气统计的实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第二版)
目录
第一节—景气统计分析概述
第二节—经济景气统计体系
第三节—我国经济景气统计的实践
Business Cycle(经济周期)如同四季变化,告诉我们中长期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经济景气则如同二十四节气,更多是反映统计意义上的短期波动运行状态。
基本概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第二版)
经济景气循环统计就是在既有的统计指标基础之上,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各种指数或统计模型来描述经济的运行状况,预测未来的走势。
景气统计
原理:在经济波动过程中,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指标率先暴露或反映出来。利用多个敏感性指标组合的景气指数分析,主要是用经济变量之间的时差关系指示景气动向。
景气循环统计类似我国古代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祖先通过日照时间长短、降雨降雪量大小和温湿度高低等气象指标对节气的改变进行统计推断,形成了二十四节气法,从而准确发现和预测节气变化的时点。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第二版)
景气调查也称为商情分析,是通过定期对企业家或者消费者等微观个体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其对企业经营状况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预期来编制景气指数,从而对现实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的一种统计调查分析方法。
采购经理调查,银行家调查,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等等。
景气调查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第二版)
景气统计的产生:1888年,在巴黎统计学大会上,就出现了用不同色彩评价经济状况的论文。但早期的类似研究只作为一种新颖的经济状态描述方法,缺乏定量测度。真正有组织的大规模系统研究,实际上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1903年,英国政府内出现了“国家波动图”,用来描述宏观经济波动。
景气统计的产生
经济学界公认的“经济晴雨表”模式是从美国开始的。1909年,美国巴布森统计公司在其刊物上发表了关于美国宏观经济状态的第一个经济活动指数,这是该公司的投资者和企业家进行商情变动观察与分析工作的一部分。1911年,专门从事经济监测的美国布鲁克迈尔经济研究所编制了涉及股票市场、一般商品市场和货币等的景气指标。
1917年,哈佛大学编制了“美国一般商情指数”(哈佛指数),这组指数是根据13项经济指标数据时间差异关系分别编制的,包括投机指数、生产量及物价指数和金融指数三类。从历史数据拟合状况看,哈佛指数较好地反映了20世纪美国的4次经济波动,该指数投入使用后,反映很好,但由于未能预测出1927年的大危机,哈佛指数遭到沉重打击,最终停止使用,此后类似的景气指标研究出现衰落。
1937年,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NBER)详细研究了近500项经济指标,利用时差变动关系,选择21项指标构成先行指数。他们还系统详尽地研究了一系列涉及景气监测方法的问题,如循环波动的分离、趋势调整、平滑技术等,并指出经济波动在宏观经济各部门间逐步“扩散”的过程。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第二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对20 世纪30年代监测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把21项指标分成先行、一致、滞后三类指标,并提出了以上升指标占总指数份额的方法构成扩散指数(Diffusion Index,DI)。至此,景气监测方法开始步入正规化。
景气统计的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起,经济预警系统方法逐步走向成熟。1961年,美国商务部正式在其刊物《商情摘要BCD- Business Condition Digest》上逐月发表数据和图表两种形式的宏观景气动向信号。研究机构与政府机关的合作使宏观经济预警研究迅速发展,具体体现在:
第一,合成指数的引入。由于扩散指数只考虑指标的变化方向,没能反映经济运行的程度,1961年,希斯金和穆尔通过对个别指标振幅的标准化提出了合成指数法,它是预警分析的核心方法之一。
第二,经济预警的基本方法有了较大发展。这主要是在季节调整上,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成功地研究了X—n法之外等。
第三,景气调查方法的引入,拓宽了景气监测的信息源。二战结束后,德国FIO研究所以问卷形式对厂商和消费者进行调查。该问卷调查中的问题是定性判断的选择题形式,调查对象只需就调查内容的上升、下降和不变做出选择即可,最后成为“气候”指数等。这些“气候”指数与景气指数一样,能对经济运行超前预测。第四,分析报警信号指数的出现。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第二版)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预警系统已日趋成熟,其在信息识别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仍在不断发展。虽然这在争论中被认为是“无理论的方法”、“无数据的统计”,但由于在宏观经济波动方面,特别是在短期波动分析研究中处于不可取代的地位,因而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