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离思五首》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1971年开始写作,1979年开始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1981年福建省文联专业创作,现为中。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青年优秀诗歌奖。她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北岛《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致橡树》写作背景介绍
十年动乱期间,人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本诗写于1977年,十年动乱刚刚结束,当时年仅25岁的诗人,渴望自由,渴望爱情,渴望未来。
《致橡树》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
解题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诗人把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而她所爱的对象则是一株橡树。
橡树
橡树林
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