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纹孔: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地增厚。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种未增厚的区域成为纹孔。
4、双名法:用两个拉丁文单词给植物命名,第一个单词是属名;第二个单词是种加词,一个完整的拉丁文学名还要在双名的后面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
5、通道细胞: 根内皮层的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
6、泡状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展开的扇形排列,中间的细胞最大,两旁的细胞渐小。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大液泡,
不含或少含叶绿体。与叶片的卷曲和张开有关。
7、周皮:双子叶植物的老根和老茎最外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
8、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它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
9、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
10、无融合生殖:在胚囊中,不经过雌雄性细胞的融合而产生胚的现象。
11、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增厚一般发生细胞的角隅处。
12、运动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展开的扇形排列,中间的细胞最大,两旁的细胞渐小。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大液泡,不含或少含叶绿体。与叶片的卷曲和张
开有关。
13、无限花序:开花顺序自下而上或由外而内。
14、世代交替:孢子体世代和配子体世代交替出现,缺一不能完成生活史。
15、年轮:在温带地区多年生木本植物木材的横切面上,一个生长季节内形成的早材和晚材组成一轮显著的同心圆环。
16、聚合果:由一朵花中的许多离生单雌蕊与花托共同发育成的果实。
17、真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一朵花相当于裸子植物的一个两性孢子叶球,主张被子植物是由早已灭绝的本内苏铁目
中两性孢子叶球的植物演化而来。孢子叶球基部的苞片演变为花被,小孢子叶演变成雄蕊,大孢子叶演变成雌蕊(心皮)
,孢子叶球的轴则缩短演变成花托和花柄。即由本内苏铁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成被子植物的两性花。
18、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19、原套—原体学说:将被子植物苗端的原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和原体两部分。原套是生长锥表面一至数层细胞,通常只
进行垂周分裂,扩大生长锥的表面。原体是原套内方的一团不规则排列的细胞,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增大生长锥体积。
21、有限花序:开花顺序为自上而下或由内向外。
22、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
称为导管分子。成熟导管分子为死细胞,端壁溶解,形成穿孔。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次生木质化增厚。
23、聚花果: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
24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内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25、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增厚一
般发生细胞的角隅处。
26、子房下位:子房下陷于花托中并与之愈合。
27、中柱鞘: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微管柱的最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