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华歆、新大陆及其他
华歆,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想必不会对这位逼宫的大反派感到陌生。相对《三国志》中对其“清纯德素”的评价,《三国演义》里的描写可谓不堪,毛宗岗那句“归孙策又降曹魏,人品又下于王朗”的评价更是将他打入末流。今日并不想写翻案文章,而是想说华歆是我国“现代法律思想的先驱”。话要从《世说新语》里的一则逸事说起: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王朗是典型的传统中国人,觉得不拉人一把便有违君子之道;华歆将各类行为规范分得很清,自己没有法定救助义务,管落难人是关怀,不管亦无可制裁。待到水贼追至,王朗又暴露了传统中国人典型的劣根性――事不关己时有着过剩的道德心,真正触及自身利益时又极端地耍无赖;华歆则选择为自己之前的行为负责到底。概括一下,华歆事前有判断,事后有意志,正合现代民法“自我选择,自我负责”的精神。这在当时绝对超群绝伦,比泰西之查士丁尼尚早300多年。国人或又将欢呼――现代民法精神亦起源于我赤县神州!但事实上,华歆这一精神倏忽生成,旋即湮灭,未影响中华法系分毫。再没有一部严肃的作品提及、阐发此事,它只于“残丛小语”中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很早以前曾看一篇文章说《山海经》中的“光华之谷”极有可能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该文载于素有口碑的《科学画报》,经过了编辑老师的认真审核,想必不是哗众取宠之作。倘若这个假设成立,则发现美洲的大功,炎黄子孙也从哥伦布手中争取了过来。当然,无论该假设成立或不成立,我国一度闭关锁国的历史就在那里,不改不易。其实哥伦布也仅仅是完成了发现新大陆这一行为。他本人至死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亚洲;在世人眼中,
他只是个欺世盗名的骗子;世界的格局,不因之改变分毫。倒是亚美利哥的一封信让欧洲人意识到存在一个广阔的新世界的。这片大陆被命名为“亚美利加”而非“哥伦比亚”,毫无忘恩负义之嫌,因为真正让世界格局为之一新的,不是发现新大陆这一事实,而是存在新大陆这一观念。
之所以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放在一起,是想引出一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