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悲观、不信任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老师、家长、社会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难题。我是固镇县五道沟小学的一位老师,对此是深有体会,要想让留守儿童能健康成长老师就必须给予孩子们更多得关爱。
一、案例描述
宋雯,从小活泼可爱,乖巧伶俐。在她一岁多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了。从此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成了一名留守儿童。当我初次见到她时,我看就看出她性格是一个内向、害羞、且不善于与人沟通的孩子。通过观察,我发现她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经常走神;课外也很少说话,不喜欢交朋友。即使我问她问题,她也只是点头或摇头,要不就是简短的几个字。
如何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还宋雯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时光呢?
二、几点做法
(一)开启心扉吐露心声
    孩子的心是最脆弱的,她们自我封闭,排外,孤独,内向。郁结在心的情感,太久了,必定要发泄,否则,对身心都是极大的危害。但她们是又那么的敏感,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庭,不愿意在这方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也考虑通过家访的途径和孩子进行沟通,但又觉得冒昧造访说不定会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我在学校举行的留守儿童活动课中给予宋雯更多的关注,让她多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和她一起玩,交流,让她树立信心。并让“留守儿童之家”的其他孩子一起和她玩,在我的动员下,同学们都愿意和她一起玩,一起游戏戏,一起读书学习。通过在活动中,我了解了这个孩子的想法,使她慢慢变得开朗起来了,从而也树立了信心,对学习与生活充满了热情。
  
(二)有的放矢增强信心
    为了让宋雯同学尽快从抑郁中走出来,我在课堂上特别留意她,我故意提比较简单对她来说比较有把握的数学问题,让她起来回答,而她也总是能很轻松地回答出来,同学们也能恰如其时的给她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我也及时给予表扬。经过几次后,她犹豫很久的小手终于敢举了起来,那一刻,我看到了她脸上充满了从未有过的自信。课外,我有意识的让她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信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