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xzh051230 2018/11/19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方式
一、运动的意义
一方面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栖息场所,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
二、动物运动的方式
1、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水中生活的动物种类多、数量大,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如水母的漂浮运动和倒退运动;草履虫、海龟的划水运动;蛙的游泳等。
2、动物在陆地的运动方式:主要依靠附肢的活动,使身体在地面上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等。
爬行:这种运动方式是依靠肌肉的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
行走:这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四肢比较发达,可以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向前运动。如猫、狗、大象、马。
奔跑:是指当行走速度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如生活在草原上的羚羊、斑马等大多数哺乳动物,还有一些鸟类如驼鸟。(区分行走和奔跑的关键在于四肢是否同时离开地面,身体腾空。)
跳跃:这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具有发达的后肢或后足,依靠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如蝗虫、青蛙、袋鼠、山雀等。袋鼠前肢短小,后肢特别发达,常常以前肢举起,后肢着地,以跳代跑。袋鼠在跳跃过程中用尾巴保持平衡,当它们缓慢走动时,尾巴则可作为第五条腿。
蠕动:一些无脊椎动物没有附肢靠蠕动进行运动,这种运动方式比较缓慢。如蚯蚓。
6、攀援:指生活在树林中,营树栖生活的一些哺乳动物。如猴子、猩猩等。
3、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依靠翅或翼的活动,进行滑翔和鼓翼飞行。
滑翔:一些大型鸟类双翅左右伸展不动,身体从某高处向前下方飘行,好像滑雪一样顺坡而下的飞行方式,是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鼓翼飞行:依靠双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动空气而获得上升和前进的动力。
第二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一、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组成: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功能: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二、骨
1、种类: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2、长骨
(1)形态:呈管状,分为中间稍细的骨干和两端膨大的骨骺。、
(2)结构:
骨膜:覆盖在长骨的表面,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
骨质:分为致密的骨密质和蜂窝状的骨松质。
骨髓:填充在长骨骨干中央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幼年时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内红骨髓转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3)骨的生长:幼年时骨能长长和长粗,长长与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生长有关,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与骨膜内的成骨细胞有关。
3、骨的成分及特点:
(1)成分:有水分、有机物和无机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坚硬;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使骨具有韧性。
(2)骨在不同年龄段各种成分的含量及特性
年龄
有机物
无机物
特性
特点
幼年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
容易变形
成年
约占1/3
约占2/3
弹性大,硬度大
不易变形,不易骨折
老年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硬度大
容易骨折
1、不活动的连结,如颅骨间的连结
三、骨连结 2、半活动的连结,如椎骨间的连结
3、活动连结,如肩关节
(1)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上面覆盖着关节软骨。
关节的结构(2)关节囊:由结缔组织膜构成,其内壁可分泌滑液。
(3)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能减少关节之间的摩擦
关节软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