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国 随州.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 随州.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11/24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 随州.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悠悠随州
随州市位于湖北省北部,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古老的随州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作为炎帝神农故里,这里开启了华夏5000年农耕文明;作为编钟古乐之乡,随州出土的2400年前的曾侯乙编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随州是湖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辖曾都区、随州经济开发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代管广水市,全市总人口258万,版图面积9636平方公里。
悠悠华夏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
逶迤九龙山,清澈姜河水。约5000年至6000年前,炎帝神农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炎帝神农诞生于此。炎帝神农氏植五谷、制耒耜、冶斤斧、创农耕、尝百草、疗民疾、制琴弦、兴贸易,开创了中华古代农耕文明,一直被尊为华夏始祖、神农至尊。随州自1993年开始,每年四月二十六日神农诞生日举办炎帝神农生辰庆典,海内外华人前来寻根祭祖,盛况空前。
随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境内涢水源头大洪山麓的冷皮垭文化遗址和涢水与漂水汇合处的西花园文化遗址及其出土的文物证明,随州地域文化既属南方屈家岭文化范畴,又有明显的北方龙山文化印痕,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创造力。随州地上地下星罗棋布的古代文化遗存和曾侯乙墓、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稀世珍宝,显示了中原文化与南方楚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1978年出土于城西擂鼓墩的曾侯乙墓编钟,震惊世界。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土数量最多、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整套编钟,十二个半音阶齐备,能演奏五个八度的旋宫转调,是我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的空前发现,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誉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工程”,是“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和“第八大奇迹”。曾侯乙编钟作为中国文化大使周游列国,世界为之折服。1997年香港回归,编钟交响乐《1997:天地人》在香江边奏响,在全世界掀起中国潮、编钟热。2008年元旦,曾侯乙编钟与北京永乐寺大钟共同敲响,为奥运祝福,再次印证了编钟音乐在世界的影响力。
随州自周立国,代有兴替。《左传·桓公六年》载:“汉东之国随为大。”战国末期,楚灭随国建随县。秦汉因之。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复置随国。南北朝宋太始五年(469年)置随阳郡。齐改为随郡。西魏大统元年(535年)由郡升为随州。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坚晋爵为随王,又称随国。隋开皇元年(581年)随州改为隋州。后历朝皆为随州。民国易州为县。新中国成立后,随县先后属孝感、襄阳地区,1994年为省直管市。
随州地杰人灵,群星灿烂。民本思想“第一人”季梁提出“君忠于民”、“民为神主”思想,比孔子早大约两个世纪,被誉为春秋时期杰出的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随州交游,留下了“彼美汉东国,川藏日月辉”的不朽诗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居随州18年,其讲学的白云书院代有修葺,作用至今。宋代沈括在随州度过了3个春秋,所撰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多处记述了在随州的所见所闻。绿林好汉王匡、王凤在这里举起反抗王莽***政权的义旗。隋开国皇帝杨坚在这里发迹,统兵辖20郡建隋国。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和孟宗政、孟珙父子在这里大败金兵。红巾军领袖之一明玉珍在这里起兵反抗元朝***统治,于重庆建立大夏政权。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张献忠率部在随州驰骋疆场,清太平天国起义军将领陈玉成、范立三、张宗禹部转战随州,屡建战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