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春望》《望岳》课件-课件(PPT-精).ppt

格式:ppt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春望》《望岳》课件-课件(PPT-精).ppt

上传人:aidoc1 2015/9/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春望》《望岳》课件-课件(PPT-精).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望岳》
杜甫诗二首
《春望》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创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李唐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走向衰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三吏》指:《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望岳》写于736年,是杜甫25岁时出游齐赵时所作,正直意气风发的时期,又是登临五岳之首的泰山,借山言志,豪放不羁。通篇充满想象,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二十年后,世事变化,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看到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后的长安就写下了这首《春望》。“春望”是作者所看到的长安春天的景色,抒发了忧时伤乱、忧国思家的感情。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诗人回到洛阳,看到战乱后的家乡。两个月后唐军在邺城大败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经***。诗人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所见,征夫怨妇哀声载道。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很广。
写作背景
完成【自主预****部分;
朗诵《望岳》《春望》;
用现代文概括诗歌内容。
《望岳》(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春望》京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长安这座古城,春天草木丛生,一片荒芜。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遗憾人世间的离别而心惊。战火纷飞连绵,而今三个月不停,一封家信万金也难得到。满头白发此时也是越搔越短,简直就无法插簪。
内容示例
团队合作探究
1、《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请写出作者分别是怎样“望”的“岳”,又分别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其中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根据五言律诗的首、颔、颈、尾四联具体分析)
望岳
远望---泰山---绵绵不尽
近望---泰山---秀美高大
细望---泰山---极高幽深
愿/俯望---------抒远大抱负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美的景色,它透露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远大的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