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瓯的通行语言,人们称建瓯话,曾有专门的建瓯语言书《建州八音》。建瓯话是闽语的一个重要分支。经20世纪60年代初全省语言普查确认,它是闽北语的代表点,主要通行于明清时期建宁府属的建瓯、松溪、政和、崇安(今武夷山市)、建阳等县市, 以及浦城、南平、顺昌等县市中接近建瓯的乡镇,使用人口在200万上下。
简介
建瓯话作为汉语大家庭中的一个小成员,在其实词的语法表现方面,不论是词形、词义、或是词的语法特点等等,跟普通话都有很多的一致性。然而,既是方言,就必然体现出它跟普通话的差异性。
建瓯话熟语歌谣
建瓯话是闽语的一个分支,因此,它的实词特点,跟闽语其他姐妹语言--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中(以永安话为代表)等,存在着比普通话更多的一致性。但是,既作为一个闽语分支独立存在,它在实词特点方面,跟闽语其他姐妹语言,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闽北语自身的特点。
参考部分卷本:李如龙、潘渭水《建瓯话词典》(1998)
1、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形跟普通话完全不同
2、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形跟普通话部分不同
3、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序跟普通话不同
4、建瓯话中有些单音节词,在普通话中却是多音节词
5、建瓯话有些多音节词,在普通话中却是单音节词
词义特点
1、建瓯话与普通话对同一词形却有不同的词义理解 2、建瓯话词义广,普通词义狭
3、词的感情色彩
⑴在建瓯话的词语中有雅俗之分
⑵用异读手段表现词语的尊敬、爱憎、亲疏
词源特点
1、近现代词语与普通话基本一致,有些则根据建瓯话特点稍作改造
2、在建瓯话的口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词语
3、“闽越语”遗存
4、赣客词语影响
其他方面
在建瓯话中有一种特殊语言——隐语。它用特定的词语替代常用的词语,用改变词形的办法达到“隐”的目的。这种形式的隐语,其实就是“行
话”,本地叫“话白仔”,或叫“丢江(湖)口”。这类行话只通用在某一行业的内部,是该行业小集团内部的语言,未经“会众”、拜师父,“外行”是不容易听懂的。
在商贩中通用的隐语,着重在钱钞的数目,货物的名目方面。他们在做买卖的讨价还价中,同行之间要有个大概一致的价格,而又不便让外行了解,就要用隐语——行话。不能“烂行”,谁“烂行”了——抬价买进、压价卖出,是要受到同行责备的。
词法特点、语音变化等以及以上的具体内容详见建瓯话
注意
“建瓯”经常被误写成“建欧”,请大家多加注意。
建瓯方言是闽语的一个重要次方言。经20世纪60年代初全省方言普查确认,它是闽北方言的代表点,主要通行于明清时期建宁府属的建瓯、松溪、政和、崇安(今武夷山市)、建阳等县市, 以及浦城、南平、顺昌等县市中接近建瓯的乡镇,使用人口在200万上下。
建瓯方言作为汉语方言大家庭中的一个小成员,在其实词的语法表现方面,不论是词形、词义、或是词的语法特点等等,跟普通话都有很多的一致性。然而,既是方言,就必然体现出它跟普通话的差异性。
建瓯方言是闽语的一个次方言,因此,它的实词特点,跟闽语其他姐妹方言--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中(以永安话为代表)等,存在着比普通话更多的一致性。但是,既作为一个闽语次方言独立存在,它在实词特点方面,跟闽语其他姐妹方言,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闽北方言自身的特点。
一、词形特点:
1、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形跟普通话完全不同:(括号内是普通话词语,下同)
日头(太阳)
日时(白天)
暗暝(晚上)
昼前(上午)
昼了(下午)
隔暝(昨天)
暗边仔(傍晚)
透暝(漏夜)
天光早(清晨)
日日工工(每天)
焰刀(闪电)
溪坪(河岸)
鼎间(厨房)
屎坑(厕所)
木项筅(刷锅帚)
手衤宛(袖子)
胰仔(肥皂)
目睭(眼睛)
手膀(胳臂)
骹(脚)
骹面(脚背)
嬉(玩耍)
曝(晒)
烘(烤)
啜(喝)
褪(脱)
剔(拣选)
拭(擦抹)
寐憩(睡觉)
褂仔(背心)
下襕(裙子)
灰卵(皮蛋)
度眠(打瞌睡)
日头阳(向日葵)
木虱(臭虫)
只仔(鸟儿)
滚汤(开水)
毛只仔(麻雀)
偷鸡鹞(老鹰)
蝉蜶(知了)
作头(木匠)
泥水(瓦匠)
针工(裁缝)
针工车(缝纫机)
汤池(澡堂)
后头(娘家)
雅视(好看)
刊魁(蜻蜓)
好婥(可爱)
电壶(热水瓶)
字笔(知识)
躲角猴(捉迷藏)
办酒酒(过家家)
栽葱(倒立)
病泻(拉肚子)
扌百腹寒(疒虐疾)
坐一字(劈叉)
鸭牳荡(狗爬式)
枪必利(长矛)
树月能(橡胶)
桌橱(抽屉)
厝边仙(邻居)
2、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形跟普通话部分不同:
时雨(雷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