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8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jrl214 2018/12/3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题
等腰三角形(一)
时间
2012年9月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了轴对称图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两个性质。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它的性质定理不仅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而且也是后继学****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的
(1)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和计算。
(2)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在实际操作动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及应用。
教学难点
添加辅助线证明性质定理
教学手段
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准备长方形纸片、量角器、刻度尺、剪刀。
 
学情
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及轴对称,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两腰相等的特点,这为本节课的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2)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八年级学生经过初中阶段一年的学****已经具有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喜欢动手实验,敢于大胆猜想,愿意与人合作,这些都为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但是,性质定理的证明涉及到添加辅助线,这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可能会使学****活动受阻。
 
教学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在此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的设计思想和策略:
1、 采用探索发现法完成本节的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参与为主,注重激发学生学****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 教学的形式上注重个体化,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学****的参与性,努力避免以教师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策略
3、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采取合作交流的形式,鼓励形成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协作精神。并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炼解题方法。
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教学环节(问题与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5分钟)
大家动起来1
问题(1)我们学过三角形,你都知道哪些特殊的三角形?今天我们来学****其中的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提出问题(2)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减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提出问题(3)你能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吗?认识等腰三角形中的有关元素
 
 
 
学生举手回答
 
师板书课题:
§(一)
 
教师用ppt演示问题(2),学生动手折纸,剪纸,师画图,标好字母
 
学生举手叙述定义,教师板书定义
教师引导用几何语言表示定义,用ppt演示介绍腰、底、顶角、底角。
从学生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