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金庸、古龙武侠小说差异浅见
作者吴温指导教师郝春涛
(雁北师院成教部2004级中文本科班山西大同 037300)
摘要:金庸和古龙,是当代武侠小说名家,在创作手法与表现内容上各有千秋。本文拟从武功、人物形象塑造、内容情节和语言、技巧、细节四个方面谈两人的创作差异,展现“大侠”与“怪侠”的不同特色和创作风格,从中表现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以便更好地欣赏风格各异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武功;人物;情节;技巧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被誉为“成人童话”的武侠小说风靡全国,掀起一股“武侠热”,几乎遍及每一个华人居住处,也诞生了四大新派武侠小说名家: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在四大名家中,以金庸的成就最高,被人们称为“大侠”,以古龙的作品最为怪异,人称之为“怪侠”。二人虽皆为习“武”之人,但由于“门派”不同,因而在“武功”上各有千秋,在创作上各有特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武功上的差异
大侠金庸的“武功”,可谓博采众长,博大精深,令人神往。他将武功的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为一体。在他的笔下,九宫八卦、奇门遁术、琴棋书画、飞鸟走兽、医药毒物等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庄子的《逍遥游》可化为能吸人内力真气的“北冥神功”,中医学上的手三阴三阳脉可化为有质无形的无形气剑——“六脉神剑”,陶渊明笔下落英缤纷的桃花,也能被东邪黄药师练成“落英神掌”,狮子的叫声也能变成绝顶武功——“狮子吼”,使谢逊在王盘山上大显神威,一吼使许多武林高手神经错乱神志失常,伏羲的六十四卦方位也能变成绝顶轻功——“凌波微步”,使段誉在猝遇强敌时能以此保身,一只癞蛤蟆都能变成万毒之王——莽牯朱蛤令服食者百毒不侵,就连乞丐打狗的动作,在他的笔下也可演化为丐帮的镇帮绝技——“打狗棒法”。他的“武功”,不仅注重招式,更注重内力的修为,越是高深的武功,越需要雄浑深厚的内功作基础,否则不是走火入魔,便是自伤其身。张无忌若无深厚的九阳神功作基础,是断不能练成明教的“乾坤大挪移”神功,也不
可能将崆峒五老尚且练不好的本门派绝技“七伤拳”练成。段誉倘不习的“北冥神
功”,也不可能将枯荣大师都练不成的“六脉神剑”练成。虚竹若无无涯子前辈输入体内的八十年北冥真气,也不会以掌力炼制“生死符”。他也能独辟蹊径,创出无须内力专寻对手空档的“独孤九剑”和以威猛刚劲见长的“降龙十八掌”及招式精奇而攻势凌厉狠辣的少林绝技——三十六式“龙爪手”。使他的“武功”内外双修,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而古龙的“武功”,则以“怪招”取胜,讲究速度和力度,他的“武功”只重精神而不重招式。小李探花李寻欢的飞刀,是没有人知道藏在哪里的,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是怎样发出来的,刀未出手时,是没有人能想象到它的速度和力量的。刀未出手,可刀的精神已在,虽不是杀气,但比杀气更令人胆怯。对李寻欢来说,人即是刀,刀即是人,手中无刀,但心中有刀,人刀已经合一,已到了武功的最高境界,因而这一刀是例无虚发的,。杀人,只消一刀,已无须第二刀。“刀”在这里,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伟大的精神——“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胜,邪恶必败”。傅红雪的刀,是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刀,一柄漆黑的刀,刀柄漆黑,刀鞘漆黑,刀就在他手中,苍白的手,漆黑的刀,刀几乎已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