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上标明的建筑红线和用地红线以及建筑定位坐标点、高程控制点。并对所掌握的的红线桩(或定位依据点)与水准点进行严格的校核,以保证定位依据的准确性。
(1)由项目总工程师向测量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工长进行技术交底。
(2)正式施工前由项目技术员编制《测量工程专项方案》。
(3)项目技术员依据甲方提供的桩位数据及现场状况绘制定位定高图。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工作量,安排测量组长1名,负责测量工作的安排、仪器的管理、测量质量的管理、测量工作进度的控制、及测量工作的指导及一般性问题的解决。安排测量工4人,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均持证上岗。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遵照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严格依据总平面图和现场平面布置图。
(3)桩位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控制桩点按规范做法妥善保护,桩用铁预埋件做成,,桩位应进行编号并有防雨措施。
首先对业主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桩点或用地红线进行复测。复测利用全站仪(SET2110),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进行角度、距离复测,并将复测点位误差成果同调整方案报业主及监理单位。
本工程由于施工场区面积较大,且地下部分施工时现场狭小,宜实行两级控制。
(1)本控制网按Ⅰ级建筑方格网进行测设,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误中误差1/40000,相临两点间的距离误差控制在±2mm以内。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方样的方法测设出基础外轮廓,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依据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轴线加密方法,布设场区平面矩形控制网。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悬挂于首级平面控制网上(业主提供的平面基准网点),为了便于控制及施工,一般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都布设成偏轴线1m。
(2)首级控制为根据业主提供的定位桩引测出的本工程二级方格控制网。
(3)首级控制方格网完成后,以首级控制网为基准,依据总平面图及各楼的平面图确定各楼的轴线控制网。轴线控制网可以采用直角坐标定位的方法定出各楼的主轴线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复核后,形成轴线控制网。使本工程中的每栋楼均处于小“口”字型控制网内。
(1)本工程施工场区面积较大,布设2个场区的高程控制点,设置在位置适合的首级平面控制桩上。
(2)本工程布设不少于二个标高控制点。
由于本工程体量大,且场地相对狭窄,加之采用多段流水立体交叉作业,为了保证轴线投测的精度,本工程拟采用内控法和轴线桩控制法。
:
使用工具:全站仪。目的是校核控制轴线标志桩投测纵轴及横轴几条轴线,对边、角值进行校测,边角的各项精度必须符合下表中的规定:
精度要求一览表
等级
测量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级
±11
1/15000
制作内控基准点:采用200mm×200mm钢板制作,用钢针刻划出十字线,埋设在板内。
留置测量口:各层楼板的内控基准点正上方相应位置预留一个150mm×150mm孔洞(激光束通孔)。
:应分两到三步进行,以便于铅垂仪操作及洞口及早封闭
竖向投测前,应对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保证竖轴竖向传递精度。
将激铅垂仪架设在底板的内控基准点上,接收靶放在投测楼层面的相应预留洞口,将最小光斑的激光束投到接收靶的“十”字交点上。
将检定合格的经纬仪加设在接收靶上,依次测出主轴线。
由于本工程总的轴线需确定总控轴线,在基坑边上固定总控制轴线控制桩。
地下室每层顶板的控制轴线均应采用经纬仪由场边控制点直接进行控制轴线投测,其它辅助平面线均由控制轴线引出,以增加投测精度。施工层的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方法是:首先在槽一边控制点架设经纬仪,后视同轴线的另一个控制点以后,用经纬仪控制方向,钢尺精确量距进行投测(盘左、盘右投测两次,找中点为其投测点)。主轴线投测完毕检查无误后,根据主轴线测放细部墙线及门窗洞口线。水平线沿槽壁或防水保护墙由钢尺结合水准仪向下传递。墙体施工前,弹出轴线、墙皮线及墙皮外50cm支模控制线。
:
高程的控制由现场内引测的水准点进行标高传递。高程传递时,每次均应从现场控制点直接量取,避免累计误差。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