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11-2015)
榆林市中小企业促进局
西安科技大学
二零一一年十月
前言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与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性措施。
“十一五”期间,榆林市中小企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到近6000户,实交税金164亿元,占到了榆林市财政收入的41%,成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二五”时期是国家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榆林市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服务体系作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编制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有利于榆林市政府有效配置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资源,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各类服务机构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以及《榆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政策精神,结合榆林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绩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下,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围绕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融资担保体系初步发展
截至2010年底,榆林市建成信用担保机构6家,为信用担保行业的规范有序运营和良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市经省金融办批准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共有45家,,贷款户数4159户,全年发放贷款超过1万笔,,其贷款发放对象70%以上均为中小企业。
(二)创业服务工作全面展开
以“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以创业促就业”为重点,在各级财政资金的支持和社会资源的参与下,榆林工业学校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清涧中小企业人才培训中心、绥德中小企业辅导基地等一批创业培训基地迅速发展。截止2010年底,已建成5个省级中小企业辅导基地。
(三)信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
榆林中小企业信息网于2009年7月投入运行,市级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已初步构建,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营销、技术、人才和管理咨询等多方面服务信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四)技术支持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在“61211”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支持下,榆林市以市县两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构筑中小企业公益性技术服务平台,并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年来,获得省局批准的创新研发中心企业有8家;神木和府谷县有政府和企业设立的侧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研发机构17个。
(五)教育培训稳步推进
以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人人技能工程为载体,大力推进各类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层次得到较大提升,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整体提高,为全市中小企业素质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健全、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统一规划
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统一有效的系统规划统领,造成服务资源缺乏整合与协调,服务机构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市、区县之间缺乏协调联动,运营机制不健全,服务体系运作不规范。
(二)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市、县(区)两级都没有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综合性服务平台缺位。服务工作开展缺乏机构保障、场地保障、人员保障和项目保障,服务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服务效率不高;专业性服务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仅有的社会专业性服务机构分布零散,服务渠道不畅,服务产品单一、服务供求脱节、服务质量和水平偏低,无法满足中小企业专业化服务需求。
(三)服务能力有限
政府公共服务政出多门,各部门缺乏配合和有效沟通,服务职能缺乏协调与整合。行业协会发展滞后,服务工作系统性、综合性不强。生产服务业缺乏有效培育,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运营不规范,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商业化服务。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育服务主题为重点,着力构建公益性服务与商业性服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多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