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陕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二○一一年六月目录一、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机遇 1(一)主要工作成效 1(二)主要问题 4(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6二、坚持环境优先,确立奋斗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10(三)规划目标 11三、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经济发展转型 15(一)突出环境优先战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15(二)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重点,削减水污染物排放量 17(三)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为重点,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18四、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环保惠民 19(一)继续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19(二)实施多种污染物综合控制,改善大气和声环境质量 21(三)启动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22(四)强化生态保护和监管,维护生态安全 23五、强化风险防控,保障环境安全 25(一)夯实环境风险管理基础,建立全防全控保障体系 25(二)提升核与辐射监管水平,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25(三)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遏制污染事件高发态势 26(四)提高固体废物处置水平,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29六、坚持分类指导,实现协调发展 30(一)推进分区分类指导战略,促进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30(二)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31(三)构建数字环保,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33七、落实八项举措,实施六大工程 35(一)水环境质量改善工程 35(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工程 37(三)农村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38(四)重金属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程 39(五)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41(六)全民环保素质提升工程 42八、构建长效机制,保障规划实施 44(一)落实环境保护责任 44(二)完善综合决策机制 45(三)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制度 45(四)加强环境监管能力 46(五)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46(六)创新环境经济政策 47(七)加强环保科技研究 47(八)加大环境宣传力度 48(九)加强各部门环境保护力度 48“十二五”期间,是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共赢的关键时期。制订和实施《陕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生态陕西,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机遇(一)主要工作成效“十一五”时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完成污染减排刚性指标为要务,加强了“一山两水三大板块”的环境治理。围绕蓝天、碧水、生态良好和环境安全四大目标,实施了城市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环保能力建设五大工程。%、,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提前完成,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一五”环保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专栏1:陕西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2005年2010年2010年规划目标2010年比2005年增减情况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510个设区市2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常规水质监测项目达标率(%)1001001006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区)数量2个国家级新建4个国家级;25个省级新建3-5个国家级2个国家级;25个省级过去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五年,也是环境保护事业工作力度最大、发展最快、效果最好的五年。全省GDP总量和环境竞争力排名均居全国第17位,初步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把手工程和惠民工程,着力解决了一批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各级环保部门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工作精彩纷呈,亮点频现。污染减排走在了全国前列,局部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环保工作理念、方法、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了对经济转型的调控作用。率先开展的渭河上下游水污染补偿及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引起了国内广泛关注。《2010年陕西蓝皮书》显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在所有参与评价的社会经济发展类指标中为最高。“十一五”期间,我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环保事业业已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大舞台,跨入了全国先进行列。专栏2陕西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计划。截至2010年底,全省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相对2005年分别削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