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道德经》论“谦”摘要:“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熟知和推崇。作为中国道家思想的重要经典,《道德经》中就多次论述了“谦”,其中包括:满而不盈、谨言慎行、谦让不争和功成身退。告诫我们:不骄傲自满,故能去旧更新;慎始慎终,便可减少失败;不与人争,就不会有怨咎;功遂即谋身退,便不会招致怨恨。其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道德经》;谦下;谨慎;不争;功成身退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159-03 《尚书・大禹谟》曰:“满招损,谦受益。”也就是说,自满往往招致祸患,谦虚则常常带来益处。自古及今,关于“谦”的论述多之又多,其中与“谦”有关的词语就有:谦虚、谦逊、谦下、谦卑、谦和、谦柔、谦让、谦谨、谦慎、谦克、谦退、谦挹等等,这些都是告诫人们要戒骄持谦。《道德经》是中国道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书中详细论述了“谦”,对现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一、“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仓颉篇》曰:“谦,虚也。”冯友兰先生认为,“虚并不是虚假的意思。《论语》说:‘有若无,实若虚’虚者对实而言。真正谦虚的人,自己有成绩,而不以为自己有成绩;此不以为并不是仅只对人说,而是其衷心真觉得如此。”[1]399 《周易・谦卦》曰:“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意思是说,天道下行以成就万物,地道卑下以生成万物。天道损害盈者而补充不足者,地道溢出盈者而流向不满者。鬼神损害盈满者而福庇谦让者,人道厌恶自满者而喜好谦退者。《颜氏家训・止足》云:“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虚冲损,可以免害。”谦卦艮下坤上,象征地下有山之义。高亨解释说:“地卑而山高,地中有山是内高而外卑。谦者,才高而不自许,德高而不自矜,功高而不自居,名高而不自誉,位高而不自傲。”[2]179《周易程氏传・周易上经下》曰:“以崇高之德,而处卑之下,谦之义也。”谦卦通过天地鬼神之道来说明“谦”是一种美德,《朱子语类》卷七十曰:“大抵人多见得在己者高,在人者卑。谦则抑己之高而卑以下人,便是平也。”持守谦德,就不会自满;不自满,便能“新成”。故《道德经》又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是说古代善于行道的人精微奥妙、深刻难以形容。如果勉强来形容它,那就是小心谨慎,像冬天涉足河流;戒慎恐惧,像畏惧四方邻国;庄重严肃,像做宾客;和蔼可亲,像冰之溶解消散;诚朴宽厚,像未经加工的材料;空旷辽阔,像幽深的山谷;浑朴敦厚,像浊水。在动荡中安静下来,慢慢澄清;在安定中变动起来,慢慢前行。能够保持这些道理的人,就不会自满。正因为不自满,所以能去故更新、成就未来。春秋时期孔子持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原则,谦卑居下,最终成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演剧事业外,拜齐白石为师,学习绘画。他虚心求教,执弟子礼,经常为老师磨墨铺纸,最终在绘画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这些都说明谦则受益的道理。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水盈则溢,人骄则退,国傲则衰。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皆如此。例如20世纪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