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潜川吴氏源流.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潜川吴氏源流.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1/16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潜川吴氏源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潜川吴氏源流“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之语。在我庐邑吴氏代代相传。是为我庐邑吴氏时时刻刻紧记我祖乃江南泾邑茂林支派也。我族自迁徙始至今日无有后世顺理源流迁徙之事。更无考证之举。惟代代口口相传。年以久远口传则失真。又宗谱惟族中个人收执旁人无从查阅,故多有失考之嫌。今吾闻各族续修宗谱事,又得吾族残谱一卷,而有与泾邑吾族同胞相识,故知吾族之史也。随几经考证查阅书吾族之史也。一、源流吴氏始祖乃西周泰伯公也,文王昌之兄长,武王发封于吴国,故而得姓乃吴。茂林吴氏尊泰伯78世孙、南唐循州司马吴公讳万一公为一世祖,其随父君锡公官从赣省上饶迁居健康。长游寄至宛陵(今宣城市),南宋庆元三年(1197)惟辉公作《茂林吴氏宗谱序》云:“吾始祖万一公迁居宛陵”。其子希贤公因避乱,从南唐衢州教授任上三辞官获准,随从宣州迁到下辖的泾邑茂林,定居于东庄(今乔吴),时至今日已逾千年焉。希贤公生三子。长子觌京公留在东庄,承守祖业,世居乔吴。次安国公于北宋熙宁间,娶河西宋氏女为妻,故从东庄迁至宋家坦与宋氏“联居”,此为吴氏正式定居茂林之始。三子开国公徙居长安,后裔有徙居青阳县,后为“老田吴氏”。次子名安国(1042——1118)于熙宁间迁宋家坦,熙宁乙卯年(1075)建大宅一座,因吴氏郡望乃“延陵世家”,故命为“延陵新宅”, 此为茂林吴村之始“平吴里”。安国公时于庭前手植紫荆树三株,以示不忘三兄弟之情谊,其有一株年九百岁,此乃茂林吴氏宗族繁荣昌盛之象也。 安国公居宋家坦,时民甚少。后宋氏衰微,吴姓日藩,故取代宋氏。至南宋中,安国公七世孙惟辉公(谱名荣四公)建上、中、下三宅,让诸子分居。因四面环山、双溪汇流,生长着茂密的树林,遂将宋家坦改名“茂林村”。 至南宋绍兴、嘉定间,元至正十二年(1352)族人吴宗生、吴炎保、吴洪孙置下式微宋氏旧族合族房产田地,有“庐舍相联、人员辏集”之景也。吴氏宗族日渐繁盛,渐向周边拓展繁衍,繁衍诸多支族。元初,吴学兴迁到东溪河边,后为“九甲”。明中、前期后人称之为“八大分”,其海昌、河昌、泗昌和济昌公分支合称“前四分”。尧生、利生、安生、义生公分支,合称“后四分”。按字辈推算“前四分”兄弟四人晚于“后四分”一辈。前四分之济昌公生三子,又分为前、中、后三分,中分之宏安公后迁往江西,茂林惟有钮安公钊安公之前、后分相传。然此两分非但兴旺还有诸多知名之辈,因而有“前分富、后分贵”之说。前、后分祖同辈之“六甲”祖悦安公,居于大宗祠旁“六甲坦”。“万公分”祖惠安公字万良,居茂林西南村头。“王勺公分”祖吴王勺安 ,迁村西古溪边。此外,有“巩缘公分”,以及迁往村北庄门前等地“安公分”等等。从晚明到清中叶,是吴氏宗族的鼎盛之时,族人多功举子业,亦有外出经商者,诸多达官富商有“落叶归根”之思,多携资回乡建宅、置地,促乡里之繁荣,扩地约三、四平方公里,有“江南第一村”之誉。茂林吴氏的字辈曰:万大乾坤伯、千恩端荣祥、兴彦源关昌、安缘子道尚、有永唯一善、百世承守之、报本宗同茂、传家德久垂、光华先泽盛、千载庆鸿禧。前6句乃万一公定,后4句由清乾隆年间进士芳培公续写。庐邑潜川吴氏乃茂林迁居于此。据民国十六年宗谱载:元玖公,泰伯97世孙,生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十二月二十五日丑时,娶董氏密娘生于己未年二月十一日辰时,生子五源溟波洽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