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1
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一、教育与学校教育
传统教育观­­------教育就是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认为学校是教育的唯一基础。
现代教育观------教育应该包括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参与者不只是学校,而且包括社会各个方面。教育所达到的应包括态度、行为方式、信念、价值体系、技能和知识经验等各个方面。从人的角度出发,可以把学校看作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一个团体。
2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
从心理学立场看,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要塑造或改变学生个体的经验组织或认知结构。所以,学校教育实质上是学生自己去领会、巩固、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具有独立地选择和决断问题的认识及行为能力的过程。
(一)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简言之,也就是使人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二)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
学校教育既要关心学校怎样推动学生个体的发展,也要关心怎样避免妨碍学生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面临双重任务。
3
三、教学与课
(一)什么是教学
从心理学角度,可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二)什么是课
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从过程开展分析,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内容输入
2、师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3、经验输出
4
(三)有效教学的指标
以下指标虽然不完全属于操作或纯理论的范畴,但的确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基本的结构,以为教学的现实和理解本书后面内容所用:
1、清楚而明确地组织教材。
2、清晰的阐述学习目标。
3、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
4、学生从事创建性的活动。
5、师生均有方向感。
6、有令人愉快的气氛。
7、有对工作的严肃认真感。
8、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尊重。
9、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5
四、当前学校教育可能存在以下弊端:
1、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目标组织、内容及方法脱离学生心理实际,相应也与社会现实脱节;过分的成人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对学生的不少要求是形式主义的、虚假的乃至错误的。
2、学校教育的教学活动的某些方面不利学生个性的健康正常发展,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尤为忽视,不利于学校教育积极功能正常发挥。
3、学校教育现有体制使一些学生只是为考试、文凭和地位而学习;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内在的热情和动机。
4、一些学校气氛沉闷,使学生心理感到压抑。
6
消除这些可能存在的弊端的策略:
进行全面的教育和教学改革,但应该也可能避免过于激烈的过渡。
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起合乎学生心理发展实际和需要、合乎社会现实和变化需要的科学的学校教育观和教学观,树立起革新的、先进的人才观、方法观、考试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教育心理学在这些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任务。
7
第二节学生和教师
一、学生及群体心理特征
(一)学生及其学生群体
学生是学与教的主体
学生有其个性心理特征,还因其所处年龄段而有年龄心理特征
学生可以分属于不同的群体之中,教师还必须掌握群体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8
学生群体根据其组成方式及性质,一般分为两大类:
1、正式的学生群体
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队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等。
班集体的类型(根据性质划分):
团结的班集体
散聚的班集体
离散的班集体
9
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过程
组建阶段
形核阶段
形成阶段
发展阶段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