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目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进展及成效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和基本框架一三创新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工作举措目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进展及成效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和基本框架一三创新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工作举措(一)新时期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战略定位(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一)推进两化融合是复杂系统工程,亟需形成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规律的系统化新理论和新方法两合融化主要任务战略目标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发展理念要素融合技术(产品)融合管理(组织)融合产业融合*古典管理理论实践管理来源于指导和推动经典管理理论信息时代管理理论泰勒制科学管理理论丰田制精益管理模式时代呼唤新的管理理念、方法和体系19世纪面向大规模批量高效的生产需求,重点解决效率问题强调专业化、标准化、协作化基础上的劳动分工美国成为制造业强国20世纪面向大规模、低成本、多样化的生产需求,重点解决质量成本问题强调精益管控、科学决策、高效管理日本成为制造业强国信息时代在解决效率、成本、质量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重点面向大规模、个性化、柔性化、动态化的生产和服务需求数据(信息、知识)成为新驱动要素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需要形成适应信息网络时代发展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契机(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速制造强国建设,亟需探索符合信息时代发展规律的制造业管理新模式***在充分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研制提出一套管理方法论,规范企业全要素协同创新过程,指导我国企业在信息时代加快战略转型、组织管理变革、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转变。采用管理体系的方法全面提升企业两化融合进程中的管理能力。从关注局部向统筹全局转变从单纯强调技术向规范全要素管理转变从指明方向向提供方法转变十一五期间,国务院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联合会、清华大学等100多名教授调研60余家中国企业,开展“中国式企业管理研究”。管理创新探索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科技部积极推动CIMS工程。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信部2008年起,开展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摸清了主要问题。信息化经验管理体系针对特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相关活动和过程提出系统性和通用性的管理要求,提升企业管理绩效。我国通过推广ISO9000等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工业化过程中的管理绩效。我国尚未有自主提出且大规模应用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推广积极探索中国制造业管理模式全要素推进转型升级(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上,探索符合信息时代发展规律的制造业管理新模式将“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行动列为首要行动。要求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规范企业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通用方法,建立全国性的第三方认定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建立、实施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促使企业稳定获取预期的信息化成效,引领企业打造和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竞争能力,同时完善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相关标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工信部信〔2013〕317号)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列为九项战略任务之一,提出建立完善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标准建设推广行动”列为七项行动之首,提出“到2018年,形成一套完整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10000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1500余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60000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形成以管理标准促创新、促转型、促发展的新格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组织实施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建立组织管理新模式。《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普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中办、国办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日益成为我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一)),,全员考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往哪走、做什么、怎么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战略战略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