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马跑泉镇团庄村村家庭养老方式探究摘要: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但同时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尊重和关爱老年人,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已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战略性难题。农村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繁荣稳定,还关系到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为了全面认识农村家庭养老方式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笔者通过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调查方式,对家乡(团庄村)的家庭养老方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家庭养老,仍然是团庄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并具其存在的土壤受到严重挑战,面临诸多困境。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方式现在,农村中青年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大,对老人的照顾有时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城市化,越来越多的农村中青移居城市或到城市打工,对老人的照料、赡养产生了更大的影响,使农村老人养老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一、家庭养老是当前团庄村养老的主要实现方式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主要包括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三个方面。家庭养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党和政府努力在农村建立和发展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家庭在养老中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动摇,其作用也未为其他养老方式所取代。调查数据显示,家庭养老,仍然是团庄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并具有以下特点:(一)绝大多数老年人依托家庭养老。调查数据显示,%的老人靠家庭赡养,而依靠退休金生活,%。这除了表明居家养老的巨大优势,人到老年,恋家、爱家,更乐意在家庭养老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二)老年人绝大部分与子女居住一起,且三代同堂家庭居多。调查数据显示,%的农村老人与成人子女一起生活,且三代户又居大多数。我国长期以来,老人都是同子女包括已婚子女甚至孙辈、曾孙辈住在一起,形成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在这些大家庭中,老人是一家之主,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只要不分家,儿子媳妇很少有个人财产,也很少有儿孙不养老的情况。农村老年人与成年子女住在一起的原因很多,除了由于我国具有尊老养老的传统和老少同堂合家欢的家庭观外,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也还是由于经济原因。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既是生产单位又是消费单位,老人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建成的情况下,在经济上只有靠子女供养,同时子女也需要老人帮助料理家务及照顾孙辈,也愿意与老人住在一起。(三)“分而不离”家庭多。农村老年人有一部分与成年子女分户居住,由子女提供老人的生活料理。这种供养方式有两种情况:一类是老人有劳动能力,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养活自己,子女助耕助产;另一类是老人把责任田交给子女耕种,子女把口粮和一部分现金交给老人。但即便如此,其中很多家庭仍是“分而不离”,即老年父母家庭与成年子女家庭,同住一个地区,相距较近,在生活和感情上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同时老人独自生活,一般是老俩口都健在,一旦丧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