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恒口古镇.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恒口古镇.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9/2/7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恒口古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恒口古镇》解说词如画家园傍两河,似梭船影玉帛过。  水通楚域黄金道,粮越秦峰商贾歌。  沃土繁华遗恨少,人文淳朴雅音多。  河山新塑春风永,豪笑声惊汉水波。恒口古镇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坐落于汉水北岸恒河出口与越河交汇的沙洲之畔。恒河古称“横河”,清末改为恒河,镇在河口,故得名恒口镇。是陕西十大古镇之一,《明史》中曾记载着:“陕北有榆林堡,安康有横口堡”。  恒口古镇历史悠久恒口开邑悠远,人文辐辏,始建建于北宋,兴于明、清。历代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文化积淀丰富,商贾云集。早在西汉以前,就有先民在恒口一带耕织繁衍生息。从考古出土的秦汉石质“半两”钱范、铜镜、印玺、西晋青瓷洗、天鸡壶等文物得出佐证,恒口在两千多年前,古人的经济、文化就有了很大发展。这里的古寺、古祠、古宅、古井、古树、古街等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与安康曲子、恒口黄酒等以及前店后宅的民俗风情风物形成浓郁的汉水秦地文化特点。古街长五华里,徽派建筑风格,一条主街道东西走向延伸,街道两头依临河水。在街景的东门、西门建有城堡碉楼,中街的拱桥段街心矗立一座市楼,雄伟壮观,钟鸣声远。古镇的东街和西街地平渐高,中街略为低凹,形似一艘回港靠岸的巨船。登高俯望,恒河、越河犹如两条灵动巨蟒交织环抱。   清康熙二十二年恒口由兴安州管辖。清嘉庆三年(1798)臬司温承惠率安康知县赵廷麟捐千金,士民助役构筑恒口城堡,墙高一丈五尺,建有东西南北四门,周长六百四十丈。 恒口古镇老街上的宅院均以对称的单体、双体天井院为构架风格,前庭后院通畅透气。现存的明清古街,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体骨架完好。另有宝寺名刹、教堂和商务会馆等建筑颇具特色。历史上恒口的寺、庙建筑,其特色,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的移民能工巧匠带来了新的建筑技能,其建筑具有南北风格,雕梁画栋,多采用木构架砖木结构,将木柱、木梁构成殿宇式框架,门窗设置灵活,其大殿、中殿、下殿多为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檐下有斗拱和昂。屋面坡度平缓、檐柱明显侧脚超生,脊有火珠及鱼龙状物。四周殿檐甩附连勾头花卉和兽面瓦当。恒口保存较好,其建造形式吸纳了北京四合院和南方园林建筑的优势,多为串珠式品字型和倒天井型。其建筑结构多为穿斗构架,挑檐形式多单层、双层硬挑,间以吊爪,各式撑拱应有尽有,富有韵律感的双坡屋顶,瓦饰简洁,青瓦粉墙。建筑细部处理古朴大方,颇多装饰,色彩淡雅,门窗花格繁多。现存民居多系明清时期的建筑物,其特点为古、雅、幽、深。临街多铺户,前店后居室。沿街的小木屋都要在外廊柱,出檐数尺,供行人遮阳避雨。街巷后建筑布局多是四合院、一颗印、一字形、多字形(即不规则对称的四合院组合意即多子、多幅、多寿)。    恒口古镇商贸繁荣 恒口古镇东接荆楚、西至沔汉、南达巴蜀、北通甘宁,自古以来就是区域商品集散中心,  古镇老街上的门面店铺多达百家以上。作坊密布,商号相连。油坊、酒坊、粉坊所生产的白酒、粉条、桐油等产品行销西安、武汉等地。在兴旺的商业贸易大潮中,恒口古镇上的江西、黄州两个商务会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大户商业字号以诚信为本,广纳四方客户,积极促进古镇的工商贸易繁荣发展。久负盛名的老字号有经营绸缎的“连壁合”,经营布匹的“三元星”、经营茶座的“鸿福昌”、等多家信誉户。  古镇上的商家始终奉行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职业道德。家家都能把生意做的有声有色,繁荣的贸易景象远超一般县城。 恒口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