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专题六方案设计与评价.doc

格式:doc   大小:67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专题六方案设计与评价.doc

上传人:国霞穿越 2019/2/11 文件大小:6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专题六方案设计与评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题六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提升演练1.(双选)下表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对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B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振荡C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向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D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解析: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碳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应该使用石蕊溶液,故B错误;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若硫酸过量,滴加硝酸钡溶液也会产生白色沉淀,因此不能探究二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故C错误;人体吸入的空气含有较少量的二氧化碳,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因此通过对比使相同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可以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故D正确。答案:、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最佳的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 、乙、丙 、乙、、甲、乙、丙 、甲、丙、乙解析:丙(检验原混合气中的水蒸气)甲(CO、H2与CuO反应转化为CO2或H2O)丙(检验是否有H2O生成)乙(检验是否有CO2生成)。答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来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下列结论是对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其中正确的是( ),液体温度升高,,有气泡产生,,,木条火焰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解析:A项,固体NaOH溶于水时也放热;B项,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也会产生气泡;D项,N2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A、B、D均不可用肯定语气得出结论。而化肥中能与碱混合研磨产生氨味的只有铵盐,故C正确。答案:,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OH)(OH)(OH)2Mg解析:A中Cu与盐酸不反应,理论上不可行;B中电解水法制O2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合理;D中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Mg。答案:、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条件下,氨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3Cu+3H2O+N2,如下图所示,挤压鼓气球把空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中,使氨气进入试管,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即可达到实验目的。关于该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①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可看到试管内有紫红色物质生成;③反应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