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一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网绍J儒家思想发展变化过程时期儒学发展阶段特征代表人物演变特点春秋应运而生孔子(1)不断战国成为蔚然大宗孟子荀子适应时代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变化,与时西汉成为正统、主流思想董仲舒俱进。宋明发展到成熟阶段(理论化〉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王阳明(2)注意明清活跃一适应时代新发展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吸取其他维新变法借助儒学外衣宣传进化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派主张,新文化运动遭到彻底批判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补充和发当今批判继承展自身【考点知识解读】第1i果“百宋争鸣”和俯家思想的形成考点一: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P4〉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道家学派老子(春秋)(《道德经》)、庄子(战国)政治一一主张无为而治;回归小国寡民理想社会哲学一一道是万物本源;朴素辩证思想(代表奴隶主贵族)儒家学派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战国)儒家核心思想一一仁(孔子代表奴隶主阶级;孟子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墨家学派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代表小生产者)法家学派韩非子、商鞅(战国)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理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考点二: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P4):⑴思想年心是戸。认为仁就是“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⑵政治主张: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出民本思想〉;“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⑶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⑴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⑵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⑶伦理观:主张“性本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要用仁政来扩充善性。:⑴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⑵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观点。(即君舟民水)⑶伦理观:“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考点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ikfbk展历史上重要的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棊础。(2)形成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3)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思想孕育了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思想构成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法家成为政治家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第2课“罢融百家,独尊假木”考点一: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8〜P10):董仲舒(汉朝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其代表作是《春秋繁露》)::「①根据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木”的主张。<②为加强君权,大力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L③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将这些归纳为“三纲五常”。":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主张,形成新儒学。:赏识、接受、实行(原因:改造后的儒学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霈要):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考点二:了解太学(P10〉: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1)教学内容为儒家经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儒学逐渐垄断教育。第3课宋明理学考点一: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P13〜P14):(1)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儒家代表是程颢、程颐兄弟,号称“二程”。南宋时期的儒家代表是朱7^。(2)基本主张:①“二程”"宇宙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认识论:格物致i卩,认为“物有理”,“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②朱熹:(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这部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r宇宙观: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