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时常处于心理冲突与不稳定的情绪状态中。这是引发口吃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容易引起人们的不稳定情绪(兴奋、紧张、恐怖、愤怒、苦闷、惊愕……等)的场合中,口吃者最容易发生口吃。例如:到一个新的环境中,有的人会真诚自然、落落大方,有的人会小心谨慎,过分紧张,这时候就容易出现口吃现象,如果被迫发言,大脑语言中枢产生发言意愿不稳定,则会导致神经语言机能的混乱,口吃会更为严重。此外,一般神经质、急性的人最易冲动,情绪不稳定,也是口吃的易发人群。2、对自己偶尔的口吃现象过分注意。人在社会生活中,在喜怒哀乐的情感的支配下,出现一二个吃音,是正常现象。这种偶尔出现的情况,不值得大惊小怪,最好的方法是顺其自然,结果会不医而愈。可是有些人却会对自己要求太过完美,很难原谅自己的小小的“过错”,总是处于一种焦虑当中,担心自己会重复犯错,或是被别人提醒、取笑,并且耿耿于怀的话,那就很难摘掉“口吃”的帽子。如有一位患者所述,他本来不口吃,只因为在学校毕业典礼大会上发言时,第一句话因心慌发生口吃,引起满堂大笑。老师也提醒他讲话时要特别注意。从此他特别紧张,以为自己真的有口吃,对自己的语言极其注意,殊不知他的过分担心使大脑提高了对口吃的敏感性,结果就更口吃了。3、把口吃问题扩大化,陷入自卑的阴影。有些患者往往把所有的事,都与自己的“口吃”联系起来,即使遇到高兴的事也会因此冲淡快乐的情绪体验。如一位口吃患者因自己的科技制作得了奖,一家人在特别高兴地庆祝时,他一下子想到“唉,如果我不口吃该有多好”,他从中得到的快乐瞬时被这个想法扼杀掉了。象这样无视自己的长处而陷入烦恼甚至自卑的患者不在少数,他们的烦恼来自于其本人对口吃的意识太强,过于扩大自己的缺点,把它看成了自己人生中最严重的问题。在这种自我烦恼的影响下,自卑心理常常会越来越重,常是感到比不上人家,看不到自己的前途,灰心丧气,逐渐发展到对一切失去兴趣,悲观失望,甚至孤独寡交,消极厌世,而这些负面情绪会反过来加重口吃问题,形成恶性循环。4、口吃者累积起来的心理障碍。幼儿刚开始口吃时,心理方面的症状还不大明显,年龄大了就逐渐加重,因为当口吃已经成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屡屡遭遇各种尴尬,所以在发言前先有胆怯的心理,会有一番不自然的准备,说话时又努力使自己不口吃,可是结果反而往往是事与愿违,这种患者与人交流的障碍其实是其本人的心理障碍在作怪,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一种常人意想不到的压力。心理障碍产生于口吃的积累,它的发展也促使了口吃的加重。心理障碍是在口吃成为习惯与产生口吃意识、胆怯心理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言之,若从来没有发生过口吃,或偶然口吃毫不在意,口吃习惯无从养成,或者对口吃问题,若不以为苦恼而置之不理,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心理障碍。  5、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