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3走进紫云—新驰印象王定昆/文在这之前,我一直误认为安顺没有我们这种大花苗。因为我在学校里认识了一个安顺来的苗族,他的苗语我都不能听懂,他也说自己不是大花苗。知道新驰是因为乐施会管老师来电话:“2012年12月29日‘香港乐施会’‘走进石门’——石门大管委会参观团倒访新驰。主要学习芦笙和参观当地养鸡场,希望到时你能来,为我们摄像做一个视频记录,这次去的都是铁匠堂的乡亲们。”2013年元旦是我期末考完试的第二天。这天早上起来赶安顺的车,我以为紫云县应该离安顺市很近的,结果到了安顺才知道去紫云还要做三个小时的班车。到了紫云县城他们说派车来接我,我以为很近了,可又坐车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目的地,等赶到新驰时已经晚上九点了。在去紫云新驰的路上韩文军/摄“香港乐施会”“走进石门”——石门大管委会参观团倒访新驰参观目的:安顺新驰村(原烂木冲)这里生活着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大花苗),在一九三一年(民国二十年,岁在辛未)些许苗族人为生活所迫从贵州威宁、云南彝良等地开始迁居安顺,一九四七年迁到紫云县新驰村(原烂木冲),在这里生活并寻求发展,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这里的苗族人生活、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发展,发展现代化的同时也不忘苗族历史风俗文化传承和发展。对此,我们组织一个团队从石门坎专程来这里倒访学习,学习他们的现代养殖(养鸡)技术和规范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学习他们保留传承下来的苗族芦笙舞蹈、嫁娶婚俗、环境卫生等。参观人员名单:对内职务姓名性别民族地址职业联系方式队长韩文军男彝石门砍新寨乐施会石门项目点副主任、新寨社区主任副队长王荣男苗石门坎铁匠堂乐施会铁匠堂社区副主任、行政副组长出纳杨永辉男苗石门铁匠堂乐施会铁匠堂社区出纳记录杨华其男苗石门坎新寨乐施会石门项目点委员、胡家丫口社区会计摄影王定昆男苗石门坎铁匠堂贵州民大在校学生农户代表吴玉琴女苗石门坎铁匠堂妇女委员农户代表吴友英女苗石门坎新寨务农农户代表马胜梅女苗石门坎新寨务农农户代表王敏女苗石门坎铁匠堂务农农户代表吴天梅女苗石门坎苏科寨务农农户代表张永慧女苗石门坎铁匠堂务农农户代表杨琴女苗石门坎苏科寨务农新驰来历柏理格1905年来到石门坎,传福音兴教育发展农村社区。在柏格理及其后来人前赴后继的艰苦努力下,20世纪初的石门坎为喻为“东方天均海拔2000米,气候恶劣,土地贫瘠,石门花苗们苦求向外发展的机会。紫云高山环绕。新驰所在的地方原叫烂木冲。烂木指原始森林中自然腐烂的林木,“冲”指两山间地势较低的地方。烂木冲在深山腹地,虽四周高山深洞,低处平均海拔仅九百米。原始森木至今保持完好。这块地方曾长期为山匪占据。后来因瘴气太重,为山匪放弃。大花苗人游猎时来到这里,相中这片土地。1947年开始陆续向此处迁徙。迁徙的过程是非常非常艰苦悲壮的。因瘴气太重,早期迁徒到新驰的死于瘟疫者有七八成。移民们开荒种地生存下来后,发扬石门坎重视教育的优秀传统,向石门坎光华小学申请支持筹备办学校。石门辉煌创始人之一王道元老先生的孙子王建国先生受任筹办新驰小学,成为新驰小学的第一任校长。在其四世孙王文宪老人的回忆中,王建国朱明安二位老人从石门坎徒步十四天到达贵阳,又步行四天到达烂木冲。一路上经历艰辛万苦。到达贵阳时盘緾用尽,王建国等向时在贵州大学执教的某杨姓同胞借五块钱,对方不肯借。有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