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空气的成分,并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②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③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表达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①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重点难点]重点:①空气中的各种成分。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③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兴趣,增强环保意识。难点: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课时:二课时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成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初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重点①认识空气中的各种成分。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教学难点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②初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③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激发、质疑、解惑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我点评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入:从西双塘优美的环境引出空气。(板书)课题1空气师:同学们讲新课之前,哪位同学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师演示用滴管吸水,问:水为什么可以吸起来?接着问:吸上来的水的量和排出的空气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来深入研究一下空气。回答:滴管中的空气被排出。思考、回答:吸上来的水的量和排出的空气的体积相等。通过师生对话,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2、指导观察,探究空气的主要成份(板书)?同学考虑一下?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3.[演示]实验2-1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完成思考、回答: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等、讨论归纳[实验2-1]的填表(板书)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设置问题]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想一想集气瓶内原来装入的水有什么作用?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氧气占空气总体积1/5,为什么实验中总少于1/5?红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可以说“大量白雾”吗?若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本实验还能体现出氮气的什么性质?回答:空气发出黄光,冒出大量白烟。红磷燃烧,氧气支持燃烧。倒吸进集气瓶约1/5,形成负压。答:防止燃着的红磷溅在集气瓶上,将集气瓶炸裂。让白烟溶于水中,同时也起到降温作用。答:防止白烟污染空气。答: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红磷不能继续燃烧。答:不能,烟是固体微粒;雾是小液滴以情促景,以景促情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