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广州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摘要:地铁车站属交通建筑的一种,服务广大乘客。本文通过对广州地铁地下车站出入口建筑设计的介绍,探讨如何解决地铁出入口易识别性和城市景观相协调、和谐的问题。关键词:地铁站;出入口;建筑设计;城市景观1前言地铁车站出入口是连通地铁车站与外界的建筑物,是乘客进出车站的通道。为吸引和方便疏散客流,车站出入口以分散的形式布置为宜,通常一个车站设置~个出入口。随着地铁线网的不断扩展,城市内地铁车站出入口数量不断增加,其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必然对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车站出入口的设计除满足吸引、疏散乘客的需要外,还应满足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做到协调、美观、易于识别。由于轨道交通地面、高架线路的车站出入口与车站主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筑设计,这里不作深入讨论,本文只对广州地铁地下车站出入口的建筑设计进行探讨。设计原则由于地铁出入口属城市公共交通建筑,其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满足功能的原则;易于识别的原则;与城市景观协调、和谐结合的原则以及生产、安装模数化、工业化的原则。满足功能的原则满足功能需要是设计和建设出入口的首要任务,能否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进出通道是设计者优先要考虑的基本因素。,只有醒目,易于识别,才能方便乘客出入,做到以人为本。、和谐结合的原则城市景观能够塑造城市形象,提高环境品质,它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出入口作为城市景观构成部分,其设计不可能游离于城市景观之外,更不应与城市景观相矛盾。、安装模数化、工业化的原则地铁建设,其目的是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但由于其线路主要沿城市交通干线布置,建设期间势必对地面交通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干扰。为了把这种干扰减少到最小,一是必须做好施工期交通疏解方案的合理设计和论证;二是要尽量缩短施工工期。为此,出入口尽可能采取模数化设计,实现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缩短现场安装工期,以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干扰和影响。出入口建筑设计及其适应性分析目前,广州地铁地下线路的车站出入口,从建筑形式上分,主要包括独立设置有盖、独立设置敞口、与其它建筑合建等几种类型[2]。独立设置有盖出入口此类出入口,建筑形式和风格尚未统一。广州地铁早期的一号线考虑满足功能为主,但为了方便乘客识别起见,从二号线开始,便慢慢形成了统一的风格。这类出入口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反“∫”铝材飞顶;二是支撑飞顶的工字钢支撑;三是通透的钢化玻璃侧墙(详见图1)。通过铝材飞顶、工字钢支撑的用色与其它建筑区别。铝材飞顶和钢化玻璃侧墙分块拼装,采用模数化设计,工厂生产,现场安装。此外还设置灯箱,突出广州地铁醒目的红色“Y”字标志,方便乘客识别。该类出入口造型简洁轻巧、线条流畅、视觉通透、现代感强,通过统一的建筑形式设计,统一醒目的色彩运用,容易被乘客识别。缺点是由于作为单独建筑考虑,规划要求其与周边建筑进行距离控制,并要设在道路的控制红线外,需占用较大的用地面积,造成拆迁工程量大。.独立设置敞口出入口此类出入口设计形式最为简单,即地面不设上盖,仅在出入口周边安装安全防护不锈钢围栏和钢化玻璃,高度控制在以下。为了防止地面雨水流进车站内,出入口周边高出地面100~200mm,通过数级台阶与地面连接(见图)[2]。此外还在出入口旁设置灯箱,突出广州地铁醒目的红色“Y”标志,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