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写一处自然景观习作要求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作文,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突出某一点的奇特之外,使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作文指导一、按顺序观察。写一处景物,要先观察后再写。应该怎样观察呢?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如观察景物一年四季的变化;也可以按空间顺序,如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地观察、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地观察、从部分到整体或从整体到部分地观察。二、有条理记叙。首先,写景物要把景物所在位置交待清楚,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点,用左边、右边、四周等方位词语,把景物中不同部分所处位置交待清楚。其次,要按观察的顺序来写,这样写起来才会有条理。三、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注意最吸引人、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通过与其他景物的比较,找出与众不同地地方,这个不同点往往就是这个景观的特点,也是作文的重点,再通过对比、比喻、拟人等手法将这个特点写出来。佳作平析秋天的田野繁花盛开,百花争艳的春天固然可爱;瓜果遍地、果实累累的秋天更讨人喜爱。雨过天晴,秋高气爽,我背着书包愉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高兴地登上大河堤。啊!一幅雄伟壮观的画卷立刻展现在眼前:在树木掩映之中的村庄炊烟缭绕,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把辽阔的大地划成棋盘似的方格,路旁树木巍然耸立着,很自然地人土地围上了高大的绿色围墙。你看!这儿地瓜田像绿黄色丝毯;河堤下的棉田像无边的白色海洋,一阵微风吹来,棉叶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那一边是玉米先进品种“鲁南一号”,好似一片无边的森林。走下大堤,漫步在田间小路上,来到棉田边仔细瞧瞧,沉甸甸的棉桃把枝条都压弯了,一个个棉桃似一个个铜铃,好像正在作响,棉叶漉漉的。不少棉桃吐出了雪白的棉絮,棉絮上还有一些小水珠,晶莹透亮。离开棉田来到玉米地,这儿更热闹,你看吧!一株株一人多高的玉米,一尺来长牛角似的玉米棒子插在粗壮的基杆上,棒子露出黄金一样的牙齿,谁见了不生喜爱之心?哎,你瞧!一株株玉米多美丽,叶子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多像珍珠呀!微风轻轻掠过,玉米好像感到了点凉意,轻轻颤抖了几下,几颗珍珠忽然钻到土里去了。你大概感到惋惜吧?不!它们落下去是滋润肥沃的土地,为人民贡献它的一份力量。地头上,农民开垦的荒地里,一株株红高梁高高地举着红红的火把,威武地站在那儿。一阵风吹来,高梁东摇西摆,又像刚会走路的孩子一样。高梁叶子互相碰撞着,发出一片沙沙声,真是热闹极了。快瞧,那边的豆地里,豆秧手挽手地连接成一片,轻轻地摇着头。嗬!串串毛茸茸的大豆荚,一串连着一串,真逗人喜爱。望着美丽的秋色,怎不使人心潮起伏。英雄的人民,亲爱的党,这一切的变化,都是你们带来的啊!我相信,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明天的秋色一定会比今天美千万倍。评析:写秋天田野的景色,得选好镜头。抓住景物特征是写景文章的关键。小作者分先后次序写了棉花、玉米、高梁、大豆。其中,详写了棉花、玉米、高梁这三种农作物。小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尽情地描写了田野的秋天的美丽景色。全文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具有良好的阅读效果和审美效果。文章立意有高度,小作者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讴歌了“英雄的人民、亲爱的党”。大榕树当你跨进我们宛田小学的时候,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一株高大挺拔的大榕树。这株大榕树很古老,据说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它那粗大的树干需要五六个小朋友才能合抱,它的根须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以便吸收丰富的养料供给树干和枝叶。远看,大榕树长得比我们学校的教工宿舍还高,它像大伞,像蘑菇,还像一位慈祥的老人站在操场旁。微风轻轻拂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真像同学们天真活泼的笑语。春天一到,大榕树吐出嫩黄的叶子,不几天,就郁郁葱葱。这时,有许多小鸟在树上做窝,“吱吱喳喳”地呼唤同伴,给大地唤来了明媚的春光。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大榕树像一把大凉伞把阳光遮挡在外面,我们正好能在树下做游戏、开会。秋天,榕树结果了,风一吹,果实就“哗哩哗啦”地掉下来。这些果实很好看:有绿的、有红的、有黑的。我们常常拾起来玩。榕树给同学们增添了一件心爱的玩具。冬天,北风呼呼地刮来,这株大榕树遮挡着寒风,给我们带来了温暖,使我们能在教室里舒舒服服地读书。有的树一到这个时候,叶子都掉光了,但这株榕树还是傲霜挺立。我们校园的大榕树也像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一样,挺爱打扮。它一年要掉四次叶,落叶时节,一阵微风吹来,枯黄的叶子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满地都是,真是“北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叶满地金。”我们校园的大榕树真可爱!我们要保护好它,让它枝繁叶茂,长寿万年,给我们宛田小学增添光彩。评析:本文抓住大榕树的特点,通过对大榕树的观察与思考,不仅写了大榕树的形,而且还传达了大榕树的神。文章首先总写了大榕树的两个特点:一是古老,“有300多年的历史”;二是高大,“比学校的教工宿舍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