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优胜记略”与“续优胜记略”
鲁迅
某报刊上的一则外国笑话:
说一个人在路上丢了钱会怎么表现。美国人会兴师动众地报警,英国人会满不在乎继续赶路,德国人会在原地仔细寻找再寻找,日本人会马上回家面壁思过而耿耿于怀。中国人呢?他(她)会说:谁捡着钱只能买药去。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
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
鲁迅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山祖师。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它所运用意识流手法、心理独白等都是很地道的。《阿Q正传》也是如此,当年,它在《晨报副刊》陆续发表后,马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第四章刚登完,沈雁冰就发表文章,称全文虽未写完,但“实是一部杰作”;郑振铎曾预言“《阿Q正传》在中国近来文坛上的地位却是无比的;将来恐也成世界最熟知中国现代的代表作了。”
作者简介
《阿Q正传》写于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后不久。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已经过去整整10年,在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中,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也在深入开展。“文学研究会”应运而生,挑起了“为人生的艺术”的大旗,这时的鲁迅,经过上下求索,已经摆脱了辛亥革命的失败给自己带来的苦闷和彷徨,决心甘听将令,为革命呐喊助威。《阿Q正传》就是在这种政治氛围中产生的。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曾说:我“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未能忘怀于当日寂寞的悲哀,这恐怕是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直接原因。
小说背景
鲁迅为什么要创作《阿Q正传》?
意图有两点:
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
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
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小说背景
《阿Q正传》学习三步曲
走进阿Q
走近阿Q
走出阿Q
第一步:走进阿Q
姓名:
年龄:
籍贯:
政治面貌:
职业:
体貌特征:
性格特征:
生平最得意的事:
生平最恼火的事:
生平最值得炫耀的事:
最受人欢迎的时候:
最后一句话:
口头禅:
明星档案
阿Q
不详
不详
贫农
自由雇农
癞疮疤
精神胜利法
欺负小尼姑
1、向吴妈求爱,被拒
2、让小D抢了饭碗
进过城并看过杀头
从城里带东西回来的
日子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
妈妈的
《阿Q正传》简介
一、序
二、优胜记略
三、续优胜记略
四、恋爱悲剧
五、生计问题
六、从中兴到末路
七、革命
八、不准革命
九、大团圆
交代给阿Q作传的缘起,概括阿Q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
课文所选内容
重点介绍阿Q的精神胜利法
写阿Q的种种痛苦与不幸,
提示阿Q不安于现状并要
有所反抗的社会根源。
批判辛亥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阿Q当作替死鬼被杀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第二步:走近阿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