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齐桓晋文之事1 课件.ppt

格式:ppt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齐桓晋文之事1 课件.ppt

上传人:459972402 2015/10/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齐桓晋文之事1 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失道寡助。
,地利不如人和。
,则何如?
(五十步笑百步)
,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一、为加线字注音。
1、龁( ) 2、衅( )
3、觳觫( )( ) 4、褊( )
5、庖( ) ( )( )
7、挟( ) 8、莅( )
( )( ) 10、愬( )
11、惛( ) 12、放辟( )
13、罔( ) 14、庠序( )
15、孝悌( ) 16、彘( )
二、结合单元附录了解作者及主要思想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过齐、宋、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王道”,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其为“亚圣”。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并有所发展。他主张人性本善;他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反对一切不义战争和剥削人民、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与事。他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入世出世的准则。他歌颂“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六、阅读中注意归纳以下几项重点内容
1、词类活用



5、重点虚词——句末语气词
七、阅读并思考
(一)阅读开头至“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1、翻译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而不见羊也。
2、思考:这一部分齐宣王与孟子谈话的主题是什么?孟子的观点是什么?运用什么方法阐释自己的观点?对齐宣王的做法,孟子是肯定还是否定?
(二)、阅读“王说”至“王请度之!”
1、翻译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2、思考:在这一部分里,齐宣王向孟子提出了怎样的问题?孟子是如何回答的?
(三)阅读“抑王兴甲兵”至“孰能御之”
1、翻译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以求鱼也。
2、讨论:孟子认为齐宣王“若所为”是怎样一种行为?“欲”是怎样一种追求?如何才能实现这种追求?
(四)阅读最后一段并归纳实现仁政王道的具体措施。
八、完成课后练****三。
1、词类活用
(1)无以,则王乎(名词活用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2)欲辟土地,朝秦楚(使动用法,“使……朝见”。)
(3)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

(1)无以,则王乎(“以”同“已”)
(2)王悦,曰:“诗云.....”(“说”通“悦’’)
(3)为长者折枝(“枝”通“肢”)
(4)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刑”通“型”)
(5)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
(6)皆欲赴愬于王(“愬”同“诉”)
(7)是罔民也(“罔”通“网”)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

(1)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
(2)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句)
(3)牛何之(宾语前置句)
(4)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1)君子远庖厨。
(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察秋毫)。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