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15/10/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其对应单质或离子的还原性、氧化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具有统一性,其实质就是对应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那么,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呢?这主要应从参加反应的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上进行分析,切忌根据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进行判断。下面就针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做一简要分析和总结。
一、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  根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一般是一致的,即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 Na  Mg  Al  Zn  Fe  。。。。。。
          单质活动性增强,元素金属性也增强
需说明的是这其中也有特殊情况,如Sn和Pb,金属活动性Sn﹥Pb,元素的金属性是Sn﹤Pb,如碰到这种不常见的元素一定要慎重,我们可采用第二种方法。
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如第三周期Na ﹥Mg ﹥A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如1中所述,Sn和Pb同属Ⅳ主族,Sn在Pb的上方,所以金属性Sn﹥Pb。
3、  根据物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
通常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越强,金属性也越强,对于置换反应,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因而可由此进行判断。如:Fe + Cu2+ === Fe2+ + Cu 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这里需说明的是Fe对应的为Fe2+,如:Zn + Fe2+ === Zn2+ + Fe 说明金属性Zn﹥Fe,但Cu +2Fe3+ === Cu2+ + 2Fe2+,却不说明金属性Cu﹥Fe,而实为Fe﹥Cu。
4、  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置换氢气的难易判断
某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金属性就越强。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缓慢反应,而Al与沸水也几乎不作用,所以金属性有强到弱为Na ﹥Mg ﹥Al;再如:Na、Fe、Cu分别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中,钠剧烈反应甚至爆炸,铁反应较快顺利产生氢气,而铜无任何现象,根本就不反应,故金属性强弱:Na ﹥Mg ﹥Al。
5、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
   如从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氢氧化物可得知金属性:Na ﹥Mg ﹥Al。
6、  根据组成原电池时两电极情况判断
通常当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性较强。如Zn和Cu比较时,把Zn和Cu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中,发现铜片上有气泡,说明锌为负极,故金属性
Zn﹥Cu。但也应注意此方法判断中的特殊情况,如铝和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冷浓***中,因铝钝化,铜为负极,但金属性却为Al﹥Cu。
7、  根据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
一般来说对主族元素而言最高价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即对应金属性越强。
8、  根据在电解过程中的金属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判断
放电顺序:Ag+>Hg2+>Cu2+>Pb2+>Sn2+>Fe2+>Zn2+>Al3+>Mg2+>Na+>Ca2+>K+
在电解过程中一般先得到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金属的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