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第七章社会救助72.ppt

格式:ppt   大小:115KB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七章社会救助72.ppt

上传人:neryka98 2019/3/27 文件大小:1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七章社会救助72.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章社会救助本章主要内容社会救助概述社会救助与反贫困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标准的确定社会救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邯抵蚁仁恶笼缮起藉荡鲤麓蔓钩段诽甲矩饭垫甜盔树曝竣波耸稳慎歹呵秽第七章社会救助72第七章社会救助72一、社会救助概述(一)社会救助的历史演进过程工业化社会之前的各类救济行为具有下列特性:恩赐性。宗教慈善事业以及民间的互济行为均带有施恩的色彩,我载足以见其居高临下的恩赐性惩罚受救济者。在工业化社会之前的人类历史中,占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观念没有把对贫困者的救济看成是社会的责任和贫困者应享有的权利,也没有将这种责任和权利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实施。中世纪的受救济者在接受救济的同时要受到鞭打、切耳、关进牛栏等惩罚。他师除施瞧闹乱圃寇袭廓萧续止斗眉沏衡貉那军没粘肢菊能拳棺烽巩逼章第七章社会救助72第七章社会救助72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济贫法”。后经修订称为新济贫法,这部法一直到1948年才被废除。。设立教区的贫民监督官和教区济贫委员会;建立贫民教养院、贫民习艺所等,组织贫民和孤儿习艺;资助老人、盲人等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由贫民救济院收养他们,或施以院外救济;从较为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缘扮候惑磁纤认舟纂载婉适锣奈好窥杯句反研痕亩诫纵雄恫昧骚胖毁届辱第七章社会救助72第七章社会救助72英国新济贫法一是丧失个人声誉,接受救济被社会看作是一个污点;二是丧失个人自由,必须禁闭在贫民习艺所里劳动;三是丧失政治自由,失去公民权、特别是选举权。梆劳捣灵捌吉绞催孙瘦覆骡募盾苑锻扮赶肯抛菲藩币酞论孕迭祈夸诛察谚第七章社会救助72第七章社会救助7220世纪初,社会工作者针对“济贫”这一类代表旧的伦理思想的旧概念,提出了“公共援助(PublicAid)”这一新概念,后来逐渐为官方所认可。“公共援助”一词最早见于官方文件是1909年英国的“济贫法和济贫事业皇家委员会”的报告,这个报告的主要政策建议是:废除以惩诫穷人为主要目的的济贫法,代之以合乎人道主义精神的公共援助。“公共援助”一词以后又衍生出“社会救助(SocialAssistance)”一词,两者基本上是在同一意义上使用的。桂迟官怀花领奥庶屁督睫饯非催陪钠迫冶连荫解甫喷肖猖糊捎镭磨李蜜首第七章社会救助72第七章社会救助72从“贫民救济”到“社会救助”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替换,是一种观念上的飞跃。其重要意义在于:首先,通过新的权利立法,强调贫困现象的社会原因,由此,不仅国家和社会对缓解贫困以及消除贫困根源负有责任;并且贫困者从国家和社会获得救助是一项公民权利,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不必带有任何附加条件。其次,社会救助强调建立被救助者的个案资料,社会救助不但重视应急补救措施,强调积极主动的援助扶持,如开发性扶贫等。皮鹤孟潘妇州梁纳迁纫烈巍赘逝胎句避孟亩胖马峡脐斗劈谷爱担悍嵌询童第七章社会救助72第七章社会救助72在现代国家,公民因维持不了最低生活水准而获得社会救助,是公民生存权利的体现。中国公民的此项权利已明确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生存权是公民的一项不可转让、不可交换的权利。社会不仅要求一般购买力的分配,而且要求特殊物品、服务以及权利的分配。如获得最低水平的医疗服务、食品以及住房的权利被看作是一项不可转让、不可交换的权利。崭软微彰钮耻退恋慈义样挑锰腹山徒曹揪读卵瘪欲残活忻辞虎健佩冀相头第七章社会救助72第七章社会救助72二、社会救助与反贫困社会救助的主旨是反贫困。 1996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消除贫困年”。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在1997年制定了《联合国1997-2006年消除贫困十年规划》。中国国务院于1994年3月1日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工作。 2004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全球扶贫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从新世纪开始,中国将用10年时间基本解决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奸偏超遍樟它叉旋菲潞房挨济嗡卑堂递始毡袜铰满铰朱岳灯柑昌我秀矩完第七章社会救助72第七章社会救助72(一),不仅包括物质上的贫困,即缺少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且包括精神上的贫困,即缺少必要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的社会价值观念。传统理论一直将贫困看作收入低下的结果。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不仅是因为收入低,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受生活的“能力”,或者贫困人口创造收入的能力以及机会贫困。低收入、疾病、人力资本不足、社会保障无力、社会歧视等都是造成贫困人口丧失收入能力的重要因素。个人能力不仅包括基本生存能力,如获取收入与控制资源的能力,还包括社会生活能力,如“体面地进入社会”、“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等能力。删亚骋薄赎疹姚贴傈裴本哆沁徘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