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本科毕业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30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本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3/31 文件大小:5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本科毕业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编号本科生毕业论文吡啶衍生物前线分子轨道理论计算与分析Pyridinederivativesfrontmolecularorbitaltheorycalculationandanalysis学生姓名吕绍喆专业材料化学学号0指导教师司振君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6月摘要本论文通过对吡啶吩衍生物光谱性质分析,进而从讨论不同官能团变化及相同官能团在不同位置取代对各类化合物光谱性质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详细的给出了吡啶衍生物的平衡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能隙、最低激发态的几何构型和吸收、发射光谱等信息。计算结果表明,扩大体系共轭结构使得体系的能隙变窄,吸收和发射光谱发生红移。不同的取代基可以调节吡啶衍化合物的电子和光学性质。给电子基使得HOMO-LUMO能隙变宽,吸收和发射光谱蓝移;吸电子基使得HOMO-LUMO能隙变窄,吸收和发射光谱红移。关键词:吡啶衍生物能隙共轭体系AbstractThispaperonpyridinespectroscopicanalysis"derivatives,,electronicstructure,gap,thelowestgeometryandabsorptionoftime-evolution-operator,,expandthesystemofnarrowgapmakesystem,-LUMOgapgrowswider,absorptionandemissionspectralblueshift;SuckLUMOHOMO-electronicbasemakesthegapnarrowed,:2,2'-thiophenederivativesenergygapligandsystem目录摘要Abstract第一章绪论 -1- -1-、研究目的及国外研究现状 -8- -8-第二章分子轨道理论 -10- -10- -10-第三章吡啶衍生物分子结构模型构建及优化 -17- -17- -12-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是应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的一门基础科学。1、量子化学的发展史1927年海特勒和伦敦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讨论氢分子结构问题,说明了两个氢原子能够结合成一个稳定的氢分子的原因,并且利用相当近似的计算方法,算出其结合能。由此,使人们认识到可以用量子力学原理讨论分子结构问题,从而逐渐形成了量子化学这一分支学科。量子化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27年到20世纪50年代末,为创建时期。其主要标志是三种化学键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研究。在三种化学键理论中,价键理论是由鲍林在海特勒和伦敦的氢分子结构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图象与经典原子价理论接近,为化学家所普遍接受。分子轨道理论是在1928年由马利肯>等首先提出,1931年休克尔提出的简单分子轨道理论,对早期处理共轭分子体系起重要作用。分子轨道理论>计算较简便,又得到光电子能谱实验的支持,使它在化学键理论中占主导地位。配位场理论由贝特<等在1929年提出,最先用于讨论过渡金属离子在晶体场中的能级分裂,后来又与分子轨道理论结合,发展成为现代的配位场理论。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主要标志是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研究,其中严格计算的从头算方法、半经验计算的全略微分重叠和间略微分重叠等方法的出现,扩大了量子化学的应用范围,提高了计算精度。1928~1930年,许莱拉斯计算氦原子,1933年詹姆斯和库利奇计算氢分子,得到了接近实验值的结果。70年代又对它们进行更精确的计算,得到了与实验值几乎完全相同的结果。计算量子化学的发展,使定量的计算扩大到原子数较多的分子,并加速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