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1《蝶恋花》执教者:①朗诵吟咏,感知词味②鉴赏意象,体会情感③抓关键句,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情感态度进行分析。②通过分析周围环境的烘托作用来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③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等细节描写等,概括形象特征。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柳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世称柳七,福建崇安人。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妓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至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死之时,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而葬。:词的上阕词人为了描写春愁,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写登楼伫望,春愁油然而生。用倚楼、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黄昏春望图。“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高,极目遥远。“伫倚”,可见其凭栏之久,情怀之深。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不说“春愁”生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产生,不入俗套,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草色”句,写主人公所见之景。“无言”句,既是徒然“伫倚”的感慨,也是不见伊人的叹息。“无言”二字,胜千言万语,似有无穷无尽思绪难于言表。,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联系上片,面对春愁的孤寂无奈,作者想用什么办法来排解?结果如何?春愁消愁借酒狂歌结果“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本词的画龙点睛之笔,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为了她的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荡气回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词人登楼远眺,借助春草、烟光、残阳渲染了孤寂忧愁的氛围,抒发了词人对爱情的坚贞执着,矢志不移。